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东阳石油 赵洪梁
今天12月21日,星期三,是2016年的冬至。上午下了零零散散的小雨,路上有点小湿。为了避免去上坟又被堵车,我要求大家吃个早午饭后就出发。老爸去约了叔叔一家,因为在家的大儿子有事要外出,其他两个儿子都在外地没回来,叔叔就决定自己代表大家去,老爸还特地说了要早点。而妻子则笑我,你的担心多余,其他人肯定利用前几天周末带孩子去祭拜过了,路上肯定不会堵车。
吃早午饭时,妻子还问老爸:“这么早去可以吗?”老爸说:“以前都说12点后才能去,迟一点更好,因为在地下正是深夜,先人们正在睡觉。也没关系,我们都太忙,早点去把他们叫醒就好了。”
11点半不到就出发了,在村口我去叫叔叔。婶婶在吃中饭,叔叔正喝着老酒。看我去叫,婶婶问叔叔去不去?叔叔说:“下雨了,就不去了。等小儿他们回来,再一起去吧。”顿了顿,又说:“跟爷爷奶奶说一下,我们再去看他们。”我很爽快地应了一声,就往回走。
看我一个人回来,妻子就问我:“阿叔不去?”听我说了情况,老爸就有点愠怒:“没规矩的,一点也不要爹娘、不要祖宗的!”妻子忙安慰道:“爸爸,阿叔他自己不去就不去,我们自己去就行了嘛!”继续开车出发,但我心里却也是堵了点小情绪:冬至,一年不就只有一个吗?
过村庄、过田野,丝丝小雨时断时续,远处的山峦被水洗过,绿绿的树木,也似乎清晰可数。路上,买了两个插满白的、黄的菊花的花篮;路上,三岁的小儿,叽叽喳喳地闹个不停;路上,真的,只有我们一辆车,在小雨中,直开上了村里公墓前的小空地。
公墓坐落在一个山坳里。也许是山坳的地形,三面的环山上,都积了较多的雾气。因为几年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墓地里很干净,加上小雨的洗礼,空气也很清爽。
见到就这几天在这里防火护林的、自家隔壁的隔壁的一位叔,小儿子欢快地叫着“爷爷、爷爷”,叔笑开了颜。在我妈、爷爷奶奶和几位太公级及以上的先人墓前摆上祭品,倒上酒,点上香,老爸外走几步,去请还没迁过来的一对太公太婆过来一起聚餐。看到地上祭品除了肉、菜,还有“六个核桃”和八宝粥,妻子有疑问,老爸说:“他们从来没见过这些东西,就让他们也吃一下。”
倒了三次酒,握着香拜了多次,老爸向先人们汇报了家里发生的一些事和孩子们的情况,也要求先人们要保佑后人们身体健康、事业顺心,我大女儿读书成绩会更好,小儿子么更聪明!妻子附和着说:“嗯!我们逗逗很聪明,姐姐读书很厉害,逗逗以后读书要比姐姐更厉害!”小儿第一次来这里,一直都兴奋着。他要自己拿香,也会跟着拜,拜的时候嘴里还会说大阿姨教他的话:“拜拜平平安安喏!”
而期间,空中传来了几响打雷的声音。
祭拜完,请回请过来的太公太婆,我们走回停车的地方。这时,有同村人开上来了一辆车。这时,又突然下起雨来。妻子教儿子同那位叔再见后,也连忙躲进了车里。雨越来越大,雨刮器猛扫似乎都来不及。下得山来,路上遇见一位骑着三轮车的老人和一位骑电动车的中年人。大雨中,他们穿着雨衣,还是往山上赶去。
归途中,大家都没有了刚来时的那点小情绪。谈论这村的搬迁、那边铁路要过境等,心情都不错。而我边开车便想起小时候跟着爷爷在清明和冬至去上坟的情景,那时还好多次的疑问过:地下的先人们真的知道我们来看他们了吗?他们真的会来吃带给他们的祭品吗?那些祭品怎么每次都没少掉呢?而每次问,爷爷都会说:他们都知道的,都会来吃的!
这时,我突然有些明白,虽然人们祭祀的观念和习惯都在变化,虽然先人们并不真的会来吃那些祭品、拿那些纸钱去花,也不会真的能保佑后人们什么,但来上坟、来祭祀,是表示着后人们没有忘记先人,在纪念先人,同先人们保持着联系,也让先人们放心:他们后继有人呢!
这,也是一种传承吧。
老爸又说道:今天这雨下得好,可以放心过个干净年了!
我也觉得:今天,这冬至的雨,真的,很不寻常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