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42|回复: 4

“互联网+宣讲”大有可为

发表于 2016-12-26 22:21: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我们正处于“互联网+”的变革时代。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理论宣讲,让科学理论占领网络空间,是时代赋予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湖南省围绕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宣讲”新模式,为网络时代创新理论宣讲提供了有益借鉴。

  内容大小兼备,众口能调。开展理论宣讲,首先要选配好宣讲内容,抓住受众的心。“互联网+宣讲”充分结合中央精神、地方实际和群众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宣讲内容,实现了受众“各取所需”。工作中,既注重讲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理,又讲关系老百姓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小道理;既聚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大主题,又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的小话题;既根据中央精神制成面向大众宣讲的“大厨菜谱”,又根据网民多样化需求形成“小灶菜单”。这种大小兼备、见微知著的内容组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飞入寻常百姓家”,使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形式灵活多样,动静相宜。理论宣讲的效果同宣讲形式密切相关。“互联网+宣讲”极大丰富和拓展了理论传播途径,架起了一座座“理论通往大众”的桥梁。日新月异的网络新技术新应用,为实现“专家大报告”与“专题微访谈”有效对接、“大讲堂”与“微课程”完美联姻提供了现实条件,让党的创新理论在网络空间“遍地开花”。特别是网络“微电影”“微视频”以及H5等传播手段,能够让理论宣讲“唱起来”“跳起来”“活起来”。这些长短相济、动静相宜的表现形式,使高深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鲜活,也让受众觉得有滋有味。

  语言质朴清新,雅俗共赏。理论宣讲也是一门“翻译活”,需要把“普通话”翻译成“地方话”,变“文件语”为“家常话”,以“大众化”推进“化大众”。“互联网+宣讲”可以整合各种语言优势,用“网言网语”阐释抽象道理,用“俚言俚语”表达家国情怀,做到“中央的声音、群众的语言,理性的思考、感性的展示”,从而把枯燥的“说教”变成有趣的“唠嗑”。这种有雅有俗、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是避免理论宣讲“居高临下、自说自话”的一剂良药,有助于理论宣讲更加入耳入心。

  空间虚实对接,相得益彰。“在哪里讲”“什么时候讲”,也是理论宣讲需要把握的一个重要问题。“互联网+宣讲”打通了线下线上,实现了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的无缝对接,推动理论宣讲由“一时一地”拓展为“随时随地”。可以说,理论宣讲上了网,理论传播也就实现了24小时不断线。“互联网+宣讲”的互动功能,强化了宣讲者与受众、受众与受众间的交流沟通,更利于理论的阐释和推广。特别是对理论宣讲“大数据”的开发运用,能有效提升宣讲资源的利用率、再生性,让宣讲资源产生最大传播效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7 06:42:23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
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9 08:31:04 | 查看全部
问好老师分享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9 08:33:36 | 查看全部
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9 08:33:57 | 查看全部
417_38202_88664155c491f00.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