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广东中山石油分公司 司徒锦波
当伫立在逸仙湖边时,才后悔往日的一拖再拖,若非在这枯寂的冬日里对那一湖碧玉憧憬至极,我想,我的脚步还停留在电脑桌前。此刻我是庆幸的,特别是眼前湖风吹拂,毂皱波纹,兰桨清波,涟漪翩翩,目力所及,俱是画意诗情,此情此景,摄人心魄,动人至极。
沿着湖边漫步,腊月寒冬,柳条有些疲乏了,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北风呼啸,方才不情不愿地飘飞起来,泄露几分春的气息。柳树天生是亲水的,身子自然地往湖面倾斜,青丝飞舞,风姿绰约,让人不禁驻足凝视。湖边有石凳,稀稀落落地坐了些游人,有相互依偎的情侣,湖光柳影,四目间流露出爱情的甜蜜;亦有健步的老人,衣裳单薄,步履如飞,可谓老当益壮,体魄强健,丝毫不输年轻人;也有端坐在石桌前对弈的棋道高手,一子不慎,则满盘皆输,偶尔传来旁观者的惊呼声,也有对弈者或拍案懊恼或点头微笑,棋子收落,往来输赢,尽在一杯热茶间消弭,不损君子长风。
逸仙湖湖心处设有亭子,一条回廊曲折的白玉桥与岸边相连。亭子双重顶,呈黛青色,跟绿色玛瑙一般的湖水青灰色的天空,远方墨青色的山影,构思成一幅绝美的中国风水墨画。湖面上摇曳着几艘悠闲的小船,船篷橙黄,船身湛蓝,堪堪能容四人宽坐,船上游人笑语连连,水下鱼儿欢快畅游,岸边的水杉身姿挺拔,叶子在西北风的撩拨下陶醉成橙红色,美的不可胜收,怪不得游人的镜头都不知疲倦了。
曲径通幽,沿着小路,在树色间曲折穿行,行至一处幽然之地。此地树木虽不密集,但多为年轮颇长的乔木,枝叶横生,蔓延成一顶天然的绿色华盖,阳光只能从枝叶的缝隙间漏下来,光线不强,却别有一番滋味。湖水不知道从何处偷偷漫了过来,形成了一汪小池,池子上有一莲花形状的三层喷水雕塑,四周还有几个鲤鱼雕塑,鱼嘴向着莲花台,听闻夜里还会发出灯光,虽未亲眼目睹,但我已隐约想象到那种美景。池子周边还有高矮大小不一的石头,石头边上或栽种或摆放了一些修剪得当的树木或盆栽,石头间铺了一天阶梯小径,在其中行走,仿佛在华山绝经上攀援一般,就是少了些奇峻,多了点安稳。
大抵是崇尚自由的缘故,逸仙湖没有被规划成一个中规中矩的形状,而是随着性子,任由湖水四处流动,水面宽窄不同,景物韵致不一。为了方便游人探幽访秘,桥就成了一个极好的沟通途径,同时出落成一笔笔极美的点缀。逸仙湖多青睐石拱桥,桥洞有单孔的,多孔的,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当然也有铁索连横的木板桥,精雕细琢的白玉石桥,长的可达八九丈,短的不过十来尺,或在纤纤玉指般的柳条下安然静立,或在波光粼粼湖面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桥上游人如织,从一座桥走到另一座桥,从一处风景换到另一处风光,从因水杉的雄姿勃勃而不失风雅惊叹,到为岸边水草的怜怜生幽而心生眷恋。一水一世界,一桥一风景,逸仙湖之美,非一字一词可概括也。
山因险峻阔渺而虚怀若谷,厚重而空灵;水因蜿蜒绵细而川流不息,柔和而灵动,古之隐逸者,多结庐于山清水秀之所,依山而居,则心思沉稳,不骄傲不浮躁,临水而栖,则思维活跃,不死板不固执。即使身处喧嚣的城市群落,古人也以假山流水、池阁舞榭作点缀修饰,金银玉帛之物,铜臭气、世俗味太浓,多为雅士不屑。这其实都是源于人们灵魂深处对自然风物不可自拔的眷恋,所以即使在钢筋水泥的现代社会,人们在闲暇光阴里,总爱去名山大川,风景优美的地方旅游,或者囊中羞涩,经费不足时,也爱到周边的公园散步。生命里的一点绿意,贯穿人的一生,任谁都不可或缺。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出门吧!青山白水,绿树红花,尽在门外,待君细细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