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49|回复: 1

治霾路上,你我都不是旁观者

发表于 2016-12-28 10:45:3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雾霾来袭,应急方案出炉,北京市于12月16日20时正式启动今年首个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多个部门联动采取应急预案:除国Ⅰ、国Ⅱ排放标准车辆禁上路外,国Ⅲ及以上排放标准车辆实施单双号限行,全市1200余家企业停限产,公交优先安排清洁能源车辆上路等。然而,截至17日17时许,该市交管部门共查处国Ⅰ国Ⅱ轻型汽油车、渣土垃圾运输车和小客车违反单双号限行规定等各类违法行驶行为共计3.1万起。天津市也启动了机动车24小时单双号限行管理措施,19小时内全市交警就现场处罚闯限行5826起,电子警察摄录近万起。


发布雾霾预警、启动应急预案,已成为当下一些城市应对雾霾天气的标配举措,预警的标准、级别,预案涉及的行业领域和相关内容,也日渐完备成熟。预警的响应程度、预案的落实与执行力度,便成为能否有效缓解雾霾的关键。“闯限”机动车众多,不止一地一时的现象。去年同期,北京启动首个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4天时间内就有11万次的车辆“闯限”。


如此大范围的机动车“闯限”违规上路,公众不知情、没做好准备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多地政府部门提前一两天就通过多种渠道,把相应级别预警、启动应急预案时间告知公众,按说市民完全有可能做好准备。说到底,还是明知故犯的多,而一些人行动上不买账的背后,是意识里对规则的不认同。


不可否认,受应对雾霾预案措施影响,临时改变出行计划难免会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而对于由个人承担的治霾成本,包括被限制车辆排放标准、被限制单双号出行等,公众难免心有委屈,况且在很多人眼里,令人瞠目的PM2.5数值里,由机动车尾气所“贡献”的部分,远不比那些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多,凭什么要为他人的过错埋单?


可无论如何,雾霾来袭,谁也不能独善其身、置身事外。眼下,最棘手的不是撇清责任,而是实施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的高效治理。少开一天车、多停一天工,或许不会改变雾霾袭来的残酷现实,但至少有望让污染程度不再恶化,也是现阶段为把雾霾威胁降至最低的可行办法之一。


我们知道,应对雾霾,最关键的固然是节能减排以及去产能、调结构等宏观层面的大动作,但同时也离不开每个人从自我做起,在生活方式上做出一些调整和改变,适当让渡个人利益,为雾霾防控尽到一份义务、做出一份努力。这种让渡就是对少开一天车的配合,是对工地停工几天的响应,是少摆一次烧烤摊的自觉,是对孩子停课在家无人看管的理解……


有必要强调,治理空气污染是考验环境治理能力的一场攻坚战,也是凝聚共识、持续推进各类有效措施的一场持久战。相关部门要读懂部分公众的“有情绪”,充分认识到限行等措施只能解一时之渴,根本上还是要在控制污染源头上下工夫,转变发展的思路与方式,使我们的城市彻底走出雾霾之困。                                                                               (韩韫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8 18:04:34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
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