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思想,给予引进外国人才和智力工作高度关注和重视。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要“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2016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中国引进外国人才和智力法治化建设积极向前推进。国家外国专家局结合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实施情况,继续做好《外国人在中国工作管理条例》论证修改工作。主动参与制定《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各类试验区关于引进外国人才创新政策的制订;以及《“十三五”提升劳动者素质和促进就业规划》和《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制订工作。
2月18日,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对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实行更加积极有效的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政策,形成更为科学合理、开放务实的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工作格局。通过改革,外国人永久居留签发对象将进一步扩大、资格待遇进一步落实、受理审批进一步便利、服务管理进一步完善,将为深化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好的出入境环境,为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落实国家人才战略提供更好的制度创新,也为加强和改进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工作奠定更好的管理基础。各界普遍评论:“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广泛吸纳世界各国优秀人才。”
9月8日,国家外国专家局在天津召开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试点工作座谈会,决定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安徽、山东、广东、四川、宁夏等地开展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试点,将“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和“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整合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简称“两证整合”)。
国家外国专家局还宣布,将于2017年4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启用“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届时沿用多年的“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和“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将停止使用。
“推进‘两证整合’是贯彻落实政府“放管服”改革的内在要求,破除制约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体制机制障碍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吸引人才环境的必然选择。”人社部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表示,“我们将以‘两证整合’为契机,逐项解决大家反映的‘堵点’‘痛点’‘难点’和‘盲点’问题,努力做到放得更活、管得更好、服务更优。”
加大力度引进“高精尖缺”外国人才
3月7日,第六批国家“千人计划”外国专家项目名单发布,68名高端外国专家入选。至此,国家“千人计划”外国专家总数增加到335名,加上46名既往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外国专家,总计381名外籍顶尖人才纳入国家外国专家局联系和服务范围。目前,第七批国家“千人计划”外国专家项目申报评审工作也已顺利完成。
国家“千人计划”外国专家项目是当前中国最高层次的外国人才引进计划,主要目标是,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引进500至1000名高层次外国专家。这个项目的实施,也折射出中国引进外国人才工作目标日益明确——立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放眼未来,优化结构,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着力储备高端人才。
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科研、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引燃了国际一流人才来华效力的持续热情。大批到来的外国专家,在帮助中国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美国学者杰伊·西格尔在成为天津大学药学院首位外籍院长之前,用10年时间把瑞士苏黎世大学工艺化学实验室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分子设计中心,蜚声国际。“让天津大学药学院在药物科学与技术方面跻身世界一流。”这是西格尔的“中国梦”。
西格尔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科学》《自然》上刊登招聘启事,向全球招聘教师。西格尔说:“既然要将目标定位为世界一流,就要在世界一流的平台上做事。”如今,药学院60多名教师中,近半数是国际知名专家,其中包括荣获2016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詹姆斯·弗雷泽·斯托达特教授。
9月29日,2016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名单公布。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日本工程院副院长、以色列高级专家组织总裁……这份闪亮的名单,也佐证了一点: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以及国际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断改革创新,中国在全球配置人才资源的能力正在不断提升。
来源:光明日报
[align=justify][table=100%,#ffffff][/tab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