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2|回复: 0

厦门市总工会围绕中心大局 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书写工会创新发展新篇章

发表于 2016-12-29 06:10: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城建设凝聚着工人的汗水。图为海沧大道沿线景色。(本报记者张奇辉摄)
  市总工会志愿者参与救援服务。
  职工在金逸影院使用工会会员卡。
  舞蹈《扬帆起航》。
  “安能杯”建筑电工岗位技能竞赛举行。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文/本报记者江海苹)东南沿海之滨,鹭江潮水涌动。厦门,一座先行先试的现代化经济特区正迈开大步,砥砺前行。自2011年市工会十四大以来,厦门市总工会与时代同行,围绕中心大局,团结动员全市职工一起,为厦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5年时间,厦门工会工作风生水起,有声有色,交出了一份职工满意、社会认可的出色答卷:
  工会会员突破150万大关,达到167.9万人。全市独立基层工会1.82万家,覆盖基层单位6.7万家。
  工会费近八成用于为职工提供普惠服务。坚持每年实施一批为职工办实事项目,发放工会会员服务卡104万张;投入3000余万元开展“平安返厦”路费补助活动,惠及20.3万名来厦务工人员。
  设立全国首个“劳动法庭”;在全省首创工会干部兼任劳动保障监察员;在全省率先成立自贸试验区工会委员会;厦门市总工会两个微信公众号(订阅号、服务号)双双获评“全国最具影响力工会新媒体”……
  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厦门市总工会的不懈努力。多年来,市总工会依法维护职工权益、做实普惠服务、实施精准帮扶,做广大职工的引领者、维护者、帮扶者、组织者,建设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日渐成为全市174万名职工最值得信赖的“娘家人”。
  服务发展
  五年来共举办全市性职工技术比赛109项,区域、行业性比赛203项;开展职工科技创新活动,五年来职工发明专利、创新成果获奖项目达458项。提升劳模示范引领效应,五年来,评选表彰新时代劳动模范264名、五一劳动奖状147个、奖章842名;创建盖军衔、冯鸿昌、陈清洲等领衔的150家劳模创新工作室。
  做职工建功立业的“带头人”
  2013年,一名产业技术工人,盖军衔的名字响彻鹭岛。他,爱拼敢赢,勇攀技艺制高点的执著追求;一往无前,冲锋攻坚克难第一线,成为我市国有企业13万企业职工的先进典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标杆式人物。
  职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全市各级工会围绕中心大局,通过多种形式的建功立业活动,展现工人阶级的智慧和力量,特别是弘扬劳模精神,在全社会唱响“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主旋律,做好职工为厦门改革发展建功立业的“引领者”。
  服务经济发展,展示职工作为。当前,“员工素质的高低决定企业的命运”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市总工会积极开展职工技能比赛、职工技能培训、“五小”技术创新等活动,带动百万职工参加岗位练兵、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的活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彰显主力军风采。
  社会高速发展,更需榜样的“辐射效应”。五年来,全市各级工会引导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注重发挥劳模和高技能职工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营造了学习劳模、尊重劳模、争当劳模、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重心下移
  截至目前,超过1万家基层工会参加达标创优星级职工之家创建活动,超过6000家基层工会开展“双亮”,实现“六有”,被授予三星级以上职工之家,其中“五星职工之家” 500家,成为全市基层工会组织的示范典型。
  做职工信赖的“娘家人”
  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有工会。全面开展“工会基层基础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完成6个区工会改为区总工会,着力发挥镇(街)、园区工会作用,全力抓好非公企业、小微企业建会工作,开展“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在全省率先成立自贸试验区工会委员会。
  提升工会干部队伍建设。五年来,通过公开招聘,为镇(街)、园区、行业工会配备工会专干162名;组织工会主席高级研修班、新任工会主席培训、工会专干岗位轮训、工会干部劳动关系协调(员)师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等,有效提升工会干部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市总工会连年获市效能考评优秀,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各区、产业工会结合区域、行业特点开展工作,成效明显。
  和谐建设
  五年来,百人以上建会企业的厂务公开和职代会建制率、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均达到85%以上,世界500强在厦企业全部签订工资集体合同,有效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受理各类劳动纠纷投诉举报1598件,成功调解劳动争议案件12501起,帮助职工追讨被拖欠工资、补偿金、赔偿金等达2.5亿元。
  做职工权益的“代言人”
  来厦务工的李某猛是一名建筑工人,他与3名工友因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到市总工会求助。在工会的帮助下,他们拿到了4.1万元的欠薪。
  如今,劳资纠纷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矛盾之一。近年来,厦门市总工会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切入点,积极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参与《厦门经济特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条例》《厦门市实施〈工伤保障条例〉规定》等多部地方劳动法规的调研、制定、修订工作;配合市人大开展《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执法检查。
  加大工资集体协商推进力度,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有新成效。五年来,全市百人以上建会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85%以上,世界500强在厦企业全部签订工资集体合同。市总工会还成立工资集体协商专家组、招聘工资集体协商专职指导员等,为基层工会提供专业指导。
  推动在厦门率先成立全国首个劳动法庭,并在各区工会设立巡回审判点,专门解决职工和企业之间劳动争议,帮助职工快速维权。
  推动在全市20个工业园区和农民工较集中的社区,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中心);在规模以上企业推动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一批工会干部受聘担任人民陪审员、劳动争议仲裁员,在全省首创工会干部兼任劳动保障监察员,从机制和个案引导等方面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关注民生
  坚持每年实施一批为职工办实事项目,至今共办成40件。投入3000余万元开展“平安返厦”路费补助活动,建设职工洗衣房336个……
  大力推动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工作,大病补助项目由11种扩大到31种,参加互助保障职工近65万人;
  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通过送温暖资金发放帮扶慰问金3096.25万元,帮助了22290个困难职工家庭。
  做服务职工的“贴心人”
  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长期以来,市总工会关注民生,尽心竭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推出了一批职工认可度高、社会反响好的实事项目,逐步形成了富有厦门特色的工会服务新品牌。
  在传统帮扶的同时,不断搭建升级服务载体和平台,既抓好帮扶困难职工和关爱劳模等工作,又拓展普惠服务。通过发放工会卡、举办“工会会员服务日”,举办“新厦门人”集体婚典,评选表彰“职工好食堂”,开办“周末公益讲座”,文化宫等活动场馆重大节日免费向职工开放等面向和惠及广大普通职工的活动,积极当好服务职工的“贴心人”。
  整合资源,推动服务职工向普惠化转变。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完成市、区两级职工服务中心改造升级,建成完善48个基层职工服务站,实现市、区、镇(街)“三级联动”,进一步构建帮扶、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职工服务体系。
  拓宽渠道,打造困难职工帮扶品牌;延伸时间,实现8小时之外服务职工到家。使职工切身感受到工会“娘家人”服务的温暖贴心。
  创新方式
  “特区建设者之春——厦门职工春晚”已连续开展五年,共有200个职业工种、1000多家企业、近2000个节目参与其中,参演职工近3万人次。参与互动的职工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1000多万人次。
  五年来,命名各级职工书屋520家,与市图书馆、社区书院共建共享,大力开发网上书屋、掌上阅读、电子书屋,推动群众性职工文化蓬勃发展。
  做职工文化素质提升的“引路人”
  “特区建设者之春——厦门职工春晚节目海选活动”,这是属于厦门职工群众展示才艺的舞台,也是厦门市总工会探索创新、精心打造的一张靓丽的职工文化名片。
  为了进一步丰富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市总工会大力推动职工文化建设,实施企业职工文化建设三年行动,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活动,在职工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耕职工文化品牌,与主流媒体合作推出寻找最美劳动者、最贴心职工娘家人、最温馨职工之家和“追梦人”微纪录片等宣传活动,打造厦门职工春晚节目海选、“情系兄弟姐妹”慰问演出、职工文化公益大讲堂三大群众性职工文化品牌,成功举办第十、十一届市工人运动会,承办省第三届职工文化节和两届“中华情·两岸美”职工摄影大展;市职工艺术团赴欧洲交流、大型原创交响南音《陈三五娘》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取得圆满成功。
  打开微信,关注厦门市总工会微信公众号,职工就可以随时随地找到厦门市总工会。搭建微信平台,通过“互联网+工会服务”,面向职工,扩大新媒体服务平台的影响力,推动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的新拓展。
  在厦门工会人眼里,只有不断创新服务,加强工会融媒体建设,打造市总“一刊一网”和微信平台,才能与时俱进。如今,“厦门工会网”位列全市政务类网站前四,微信公众号获评“全国十佳最具影响力工会新媒体”。巩固职工文化阵地,市工人文化宫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取得社会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为职工办实事】
  “平安返厦”路费补助
  投入3000余万元开展“平安返厦”路费补助活动,惠及20.3万名来厦务工人员。非厦门户籍职工从本人原籍返回厦门,根据其返厦地距离远近,市、区两级工会根据分工,给予路费补助。
  免费提供“两癌”筛查
  为2万名女职工提供免费“两癌”专项筛查。创新女职工“两癌”筛查新方式,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医疗机构专家分区分产业举办讲座、咨询和现场检查,既增强女职工的健康保健意识,又方便女职工,既保证覆盖面,又保证检查质量。
来源:厦门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