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虽然初次见面,但是燕宪银却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个头不高,浑身散发着机敏和智慧,让人刚一接触便能感受到他那份对矿山的挚爱和对工作的执著。 |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是燕宪银很喜欢的一首歌。今年28岁的他已在煤矿摸爬滚打了整整10个年头,从一名普通的皮带维护工一路打拼,逐渐成长为矿上有名的“明星班长”、技术大拿。在今年徐矿集团第十一届职工技能大赛运输班组长专业组比赛中,他又接连在笔试和实操考核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一举夺魁。谈起这些经历,燕宪银红润的脸上稍显腼腆。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成绩的背后总是隐含着太多的艰辛。自入矿以来,燕宪银始终信奉“只要努力,你就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工作中,他勤动脑、勤动手、勤钻研,十分善于主动学习。为了能更快掌握设备性能,多学一点知识,每次皮带系统安装调试新设备,他都主动向工区领导要求跟厂家一起安装,并经常在井下一干就是十来个小时,一连几天连轴转。通过辛勤钻研,他逐步熟练掌握了换电机、换主滚筒、换减速箱、滚筒包胶、皮带硫化等技术。每当遇到处理不了的检修难题,他便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处理完故障后,又会把这次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处理方法等,一一认真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燕宪银说:“别看这个小本黑,它可是我处理事故的好‘锦囊’,有了它,出现什么问题我都不怕了。”
张双楼矿运输工区肩负着井下原煤运输任务,30部皮带近万米运输机道,环节多、战线长、岗位分散,安全运输管理难度很大。2015年初,燕宪银被任命为运输工区检修班班长。面对诸多困难,燕宪银没有打退堂鼓,而是迎难而上。他心想:工区把这样一个班交给自己,不仅对自己寄予了很大的重托和希望,同时更是对自己的信任和支持。因此无论遇到多少困难,自己都没有丝毫的理由退步和妥协。燕宪银在工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从整章建制入手,大刀阔斧地抓好检修班人员优化调整,增强早班检修力量。同时,从最难啃的东一六部入手,一个机道接着一个机道,一个系统接着一个系统,带头开展皮带机道的质量标准化创建工作,打牢安全运输基础,使皮带运输事故大幅下降。
徐矿集团第十一届职工技能大赛参赛通知下发后,燕宪银被张双楼矿选为运输班组长专业组参赛选手。他感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他在庆幸自己得到一个锻炼自我、展现自我、提升自我舞台的同时,又因为以往没有设置过运输班组长这个专业比赛工种,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而且考试方向到底是侧重轨道运输还是皮带运输也没有明确,完全要靠“摸石头过河”,一时颇为焦虑。加之平常工作任务重,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如何确保获得好的成绩?遇到困难就退缩从来不是燕宪银的选项。为了弥补自己轨道系统方面的知识不足,他充分利用赛前两个月的复习准备时间,抓紧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废寝忘食,放弃休班,恶补轨道系统方面的各种规章制度、安全规程、质量标准化标准、应知应会知识以及设备型号、参数性能等知识,并主动向轨道系统的技术员、班组长虚心请教,为参赛作精心准备。
时光如梭,转瞬就到了比赛日。进入考场后,燕宪银看到考试内容大都是皮带和轨道运输两方面知识,很快便沉下心来,靠平时复习内容和现场工作积累的知识,认真仔细地完成了考卷。在实践答辩时,主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更让他充满自信,因为主考官提出的问题都是平常皮带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比如皮带跑偏的原因,怎么处理的,皮带怎样安装的,步骤是什么等,很贴合工作实际,对于这些燕宪银早已轻车熟路,聪明的燕宪银稍加思考便一一作答,令主考官十分满意。最终,燕宪银不负众望,获得了运输班组长专业组比赛总分第一名。
“有梦想就要去追求!”燕宪银深有感触地说:“成绩只代表过去,在今后的工作中,依然要不断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去迎接更新更高的挑战,以安全生产的业绩,为企业稳定发展作出新贡献。”
来源:徐州矿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