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当你漂泊无依时,你想起了家;当你风尘仆仆,疲惫不堪的时候,你想起了家;当你收获喜悦时,你想起了家……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不惜用最美的字眼描写述说着我们的“家”,只因为它教会了我们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它是温暖的存在,是我们一生的港湾。那么,习近平总书记又是如何理解“家”的呢?
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告诉我们什么是家,又要如何成就一个健康幸福的家庭——传承美德,心系家国,重视家教,注重家风。
传承美德,传播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人对自己的家庭有着无尽的情感,道不尽的牵挂,数不尽的思念。孔子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体现了中国人对父母的敬重;而“父之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则是古人对美满家庭的定义。中国人重视手足情,重视孝道,重视子孙延续。从古至今,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这些家庭美德都是中国人的宝贵财富。成就一个快乐幸福、正能量的家庭,少不了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尤其是当今社会。在人们不断追求物质生活,仰望高楼大厦时,也应该想一想传承家庭美德、成就美好家庭也是人生的重要使命,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因为家庭不仅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是国家的。
心系家国,造好社会细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我们还要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身体的正常运转必须有亿万健康细胞的支撑,千千万万的美满家庭则是一个社会顺利运转的前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了和谐美满的家庭,我们才有可能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国家建设中。而这一关系当然也不是简单的单向思维,同样,有国才有家。所谓“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国家安定,社会和谐,才有家庭和睦。试想生灵涂炭、战乱纷争的国家,何来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安康?当前,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阶段,如何走好每一步,需要中国每一个家庭的努力和付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重视家教,做好人生导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深刻表明了家庭教育对孩子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却也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家庭是一个缩小的社会,是孩子面对的第一个环境。教导有方的父母、美满幸福的家庭是孩子终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不可否认,努力向上、重视教育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往往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感等优点。因此,父母不要只盯着学校老师教会了孩子什么,也要反思自己是否做好他们的第一任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