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1|回复: 1

光明日报:中国电影别惧批评

发表于 2017-1-1 01:02:4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光明日报:中国电影别惧批评
2016年12月30日08:29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原标题:中国电影别惧批评
  【文化评析】

  健康的电影产业是不惧恶评的。一部电影若只拍到6分,却想要7分、8分的好评来拉票房,也是没有出息的。中国电影若想扬帆出海,更应该做好接受刺耳批评的准备。

  近日,一篇名为《豆瓣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的文章刷屏。该文批评“豆瓣、猫眼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恶评伤害电影产业”,由此引发一场影评与电影产业关系的大讨论。与此同时,猫眼专业影评人评分下线,引起网民大量解读。

  这场大讨论从一开始就呈现一边倒的趋势,很少有人赞同“恶评伤害电影产业”的观点。到了后面,舆论批评的靶子都消失了。

  很快,《人民日报》评论公号发表文章《中国电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肚量》。同时有媒体针对豆瓣、猫眼被“约谈”一事,援引了电影主管部门负责人士的发声,“电影局没有与豆瓣等平台有过任何接触”。《豆瓣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一文的作者也回应称,该文不是为了有意针对豆瓣、猫眼。

  回过头来看,这是一场误会吗?似乎又不是。电影产业的内部人与影评人论战已有先例。今年内地电影总票房不如人意,年终反思时自然需要一个解释。对一些人来讲,“恶评”是很顺手的答案,然而这也是一个错误的答案。

  应该承认,这几年的国产电影是有进步的。新导演不断涌现,令人眼前一亮的佳作时有出现,类型片也正在成熟起来。国产片在努力,影评人也给了国产片足够的尊重,真正好的国产片是能拿到高评分的。比如今年的《驴得水》《湄公河行动》在豆瓣上的评分都在8分以上。

  豆瓣、猫眼的打分机制当然也有一些问题。但最大的问题来自电影产业本身,即某些电影宣传方动歪脑筋,雇用“水军”给自己刷好评或给竞争对手刷差评。当网友注意到“刷分”现象时,往往会自发进行逆向操作。

  这样来回刷出来的打分自然是不客观的,但有趣的是,“混战”的结果往往是刷好评与刷差评的互相抵消,最终评分仍不会偏离太远。

  像其他领域一样,影评圈的舆论没那么容易被个别人所操纵。夸得太猛或“踩”得太狠反而可能刺激网友的逆反心理。观点有分歧的人群,本身就形成了一道防浪堤。

  以豆瓣为例,虽然具体到一部电影的评分经常引起争议。但总体来看,8分以上的片子和6分以下的片子是有本质区别的,过誉或埋没的电影非常少。当然,每个平台都有一些倾向,比如豆瓣用户偏爱文艺片,对商业大片不感冒。但只要了解这个规律,就不会被误导。

  有些导演喜欢说,他们不是给影评人拍的电影。同样,影评人写作、观众打分也不需要时刻当心伤害电影产业。健康的电影产业是不惧恶评的。一部电影若只拍到6分,却想要7分、8分的好评来拉票房,也是没有出息的。中国电影若想扬帆出海,更应该做好接受刺耳批评的准备。(西坡)

(责编:汤诗瑶、陈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3 19:57:44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