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背景:丰田汽车总裁丰田章男来到北京,就波及多个国家和地区仍在继续蔓延的丰田召回门,向中国消费者道歉。
上海商报发表邢理建的文章:丰田今日困境不可以成为中国本土汽车厂家幸灾乐祸的笑料。相反,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正以历史前所未闻的迅速高速增长,中国已提前进入汽车召回高发期。经国家质检总局统计发布,去年国内共发生汽车召回事件16起,既涉及合资企业也波及本土企业,召回各型汽车超过130余万辆。这个数量虽不及美国的召回数量,但却也位居全球召回量第二,其中包括丰田在华合资企业产“问题车”70余万辆。进入今年,中国内地汽车召回事件继续频发,仅今年1月份,国家质检总局已连发6次召回公告。国际上,汽车召回制度已非常成熟。采用的操作模式称作“召回系强制,执行靠自觉”。相较之中国,从1984年大众与上汽合资始至2004年,长期拒绝召回制度建立。后来总算建起中国自己的召回制度,却“中国特色”过于浓重:其一,中国召回制度对合资及本土车企过于温柔,无须强制执行。一旦出现涉及人身安全的质量隐患,均由媒体接连曝光形成强大舆论压力,逼迫国家质检总局下达召回令后车企才极不情愿地勉强执行;其二、由于对车企利益“照顾多多”,中国消费者迄今未能享有国际上普遍享有的汽车“三包”规定。由于无从“三包”,中国车主好不容易被确认为“召回补偿对象”后,就同一款“问题车”的修复、更换零部件及计算误工补偿之类,往往比国外消费者要“矮”去一截,造成令人伤心的普遍维权缩水;其三、汽车质量投诉须车主举证在先才能受理。由于国内检测标准混乱,检测费用极高,还须车主支付在先,造成维权门槛高筑,等于无形剥夺了大多数消费者维权权利。
小蒋随想: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任何品牌都不可能自己给自己打包票,说百分之百不会出现质量问题。所谓的“完美神话”压根儿就不存在。关键是,出现问题怎么办?问题是不是致命的?丰田或许是被“神话”过了头,出现质量门,首先想到的是掩盖子,这一点倒是与我们的某些地方领导营造的“形势一片大好”类似。另一方面,如果是车辆电动窗、空调之类出现问题,也引不起巨大公愤;面对“加速踏板和制动系统功能异常”,丰田不理不睬,这不是要消费者“玩命”吗?一面是主动召回损失一定经济利益,另一面是隐瞒重大缺陷失掉广大消费者信心,丰田错就错在连起码的“两害相权取其轻”都不懂。或者说,一贯的“高质量”夸耀已令其滋生了傲慢与侥幸心理。中国本土车厂如果只怀有看热闹心理,那就大错特错。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丰田未必会因此倒掉,中国本土车厂的自主创新之路依然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