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企业负责人说
“师傅”仍是传承企业精髓的最好载体
朋友的父亲老杨曾是北京某钢厂的工人,对于老一辈人的师徒关系,他感慨良多。
“我在钢厂呆了10年,我也跟了我师傅10年。”老杨说,“刚进厂子的时候,厂里领导直接就安排了老炼钢工刘凯当了我的师傅。在这10年中,他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工作技能,他还教会了我一个年轻人怎样快速融入社会、一个成年人如何经营自己的家庭、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
“上班的时候,我屁颠屁颠地跟在师傅后面,下班的时候,我三天两头到师傅家蹭酒喝。炼钢的时候,做得不好,师傅就会大骂我一通,但是我结婚的时候,师傅喝得酩酊大醉,泪流满面。除了教我好,师傅还教过我怎么坐火车逃票。”说到这儿,老杨哈哈大笑。
几十年过去了,中国以世界为之侧目的速度在发展着,这种发展体现在了各个方面,在单位中,我们很少再能听到“师傅”,取而代之的则是职务上的称呼。这么说的目的并不是说职务称呼不好,而是“师傅”到底还需不需要?
其实,在职工的培养环节上,如今的企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大部分的培养只是以“上课”为主。古人常言“教化”,要达到“教而化之”显然不是短期可以实现的。对企业来说,灌输式的教育培训效果不见得好。而在记者的采访中,很多职工都表达过同意观点,职工赵庆华说:“企业对员工培训应该体现在日常工作中,老前辈对我们的指导、帮助应该是最重要的培训方式。”显然,这种职工所求的培训方式,就是要有个“师傅”。
某企业“一把手”对记者说:“企业在文化、管理、技术等各个方面的积累以及传承非常重要。企业应该注重这种积累、传承,这不仅是企业的需要,也是社会、民族的需要。我们企业的精髓应该像国学一样代代相传、传承发展,而传承靠什么?就是靠人与人之间的薪火相传。”
师傅说
师徒关系网上见 这种潮流很给力
在记者采访的多家企业中,北京建工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对师徒关系的处理,让记者感到非常惊讶,既保留了老一辈的传统,又增添了浓重的新时代气息。
在今年年初,新材公司的导师带徒活动在企业内部大大火了一次,活动采用“好声音”似的选人方式,双向选择。在200多名青年职工参加的活动中,有104名青年职工找到了心仪的师傅。但是,师傅仅仅有14名,这个导师带徒活动会不会趋于形式呢?采访过后,记者得出了否定的答案。
14名师傅、104名徒弟,共分为了十多个导师带徒小组,每个队伍都有自己的旗帜、LOGO,甚至是在企业平台专门的讨论区。在平时的交流中,所有的师带徒团队都有一个专门的微信群,徒弟有什么想法、问题,都能在微信中直接交流。构件公司赵鑫说:“虽然我和师傅不能时常见面,但是我们平时的交流比见面还要多,举个例子,我们这一个微信群,每天的信息量都能有数百条,所有的工作,师傅都能‘一针见血’的给我们建议,让我们的师徒关系符合新时代的效率、符合新时代的特点。”
齐长勇是14名师傅中的其中一位。他说:“这辈子干了两件有意义的事,一件事是30多岁得女,另一件事就是40岁时有了徒弟。说实话,‘师傅’在企业中真的必不可少,一方面,它能让孩子们少走弯路,多走捷径,另一方面,它能为企业快速锻炼人才。而对于我来说,培养徒弟也是对我自身的重复检验,我在去其糟粕、授其精华时,本身就是对我的一次再提高教育。”
新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师傅’对我们的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企业快速发展,人才是重中之重,我可以简单测算一下,如果没有师傅,一个大学毕业生在企业需要3~5年的成长期,而有了师傅,这个成长期应该会变成一年半,这是任何形式的培训都达不到的效果。”
政府说
政府开出专项经费支持师傅传授绝技
“师徒制”在我国由来已久,曾一度成为从业青年掌握基本技能、正式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途径。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传授知识与技能,使新员工尽快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为各岗位输送合格技术工人,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发展需要。
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后,由于种种原因,“师徒制”这种“传帮带”式的培训慢慢的销声匿迹,个别存在的也是名存实亡,间接导致许多身怀绝技的老师傅技能失传,众多企业高级蓝领频频告急,技工人才极度短缺,一些关键性工序和工种甚至断档或后继乏人。
采用“师徒制”的障碍无外乎就是几点,带徒弟增加了师傅的工作量、徒弟适应了工作后,是否会影响师傅的工作积极性、师徒制度的机制保障。针对这些问题,很多企业也都想了不少办法,比方说,用项目考核,项目成功了,会给师徒发奖金,有的企业是“阳光式”师徒管理,师徒间的所有工作成绩都开放到企业的大平台中,但是,真正费尽心思为“师徒”铺路的企业绝不是多数。
建立良好的师徒制度,不仅仅是企业的责任,也应当引起政府部门的支持。其实,“师傅”已经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前一阵,大兴区人力社保局等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标准,海选出具有高超一线技术的“师傅”,政府出资支持长期在一线摸爬滚打的高水平师傅带徒弟,将自身“绝学”传承下去。而每位入选的师傅,区政府将给予20万元专项经费资助,主要用于开展带徒传技,实施技术技能革新成果和绝技绝活的应用推广,组织参加技术培训、技术攻关、技术协作、技术研修等。此外,师傅们所在的企业,也会对其按月进行补贴。
企业重视,政府支持,这样的师徒关系才能更牢固,一线的职工才能更快地有机遇、有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