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4|回复: 0

出走两年的男孩为何不愿回家

发表于 2017-1-3 13:44:3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9岁男孩小文因不好好写作业被父亲打后离家出走,两年半之后才被寻回。原来,2013年7月的一天晚上,爸爸发现小文没有做完作业就准备看电视,一生气动手打了他,并斥责他说:“如果你不做作业,你就自己走。”没想到,9岁的小文真的离家而去,这一走就是两年多。
此后的两年半时间里,小文的爸爸一直奔波在心焦的寻子之路上,他走遍了北京和石家庄的大小火车站,散发了上千份寻人启事,并在媒体上给儿子公开道歉,但依然没有儿子的消息。
直到2016年1月10日,北京某派出所通知他去接孩子,他才见到了自己的儿子。警方透露,小文离家出走之后,以乞讨为生,最后被一名乞讨者收留带到河南,并在当地上了小学,后来因为鼻炎发作才被送回北京。小文的爸爸见到儿子,激动万分,保证今后再不会打骂孩子了。
9岁的孩子离家出走两年半,期间的生活有着诸多艰辛自不待言,但他执拗着从不回家也不联系父母。这名父亲却因儿子离家出走而似天塌一般,整日奔波于家庭周边的省份与城镇,苦苦寻找孩子的音讯。亲子之间态度的鲜明反差,令我们深思。
很多父母可能会责怪这个孩子感情冷漠,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但想想一个9岁的孩子宁可在外面风餐露宿,与乞丐为家,也不愿意回到父母身边,这说明他对父母没有亲情依恋和信任感,出现这样的亲子关系状态,父母一定有着很大的责任。
从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这个9岁孩子经常打骂,这种以体罚和暴力建立起来的父母权威本身有着很大的脆弱性,因为孩子内心充满的可能只是畏惧,而缺乏真正的认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其反抗意识和反抗能力也越强,离家出走也成为他们表达自己独立意愿,挑战父母权威的一种方式。
其实亲子关系不好的情况在家庭中普遍存在,有学者对上海3022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大约有四分之一左右的被访者与父母存在着沟通方面的问题,这也说明了亲子关系问题的严峻性。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呢?
首先父母与孩子应该有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充足的陪伴时间。因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和子女的成长有着莫大的关系,但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却忽视了这份责任。据统计,上海有15%至30%的被访中学生放学后回家,家里通常没有成年人,这个数字比香港要高10.5%;放学后,孩子与朋友在一起(但并没有成年人在场)的比率为12.2 %,比香港低4%。也就是说,有相当多孩子放学回家后是一个人待着,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朋友的交往,实际上这种缺乏人际沟通和社会支持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另外,父母还需要建立一个民主权威的教育氛围。很多父母都知道一方面需要给孩子足够的民主,让孩子能够发挥自己的自主性;一方面也需要建立父母的权威,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但如何去操作却总是难以把握。
研究发现,父母对孩子行为的控制,与孩子的亲子质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父母对孩子心理控制与亲子关系呈负相关。这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行为上的严格管理对亲子关系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这种严格要建立在尊重孩子内心感受和想法的基础上。具体来说,家长需要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并且共同遵守,凡是孩子参与制定的规则孩子更愿意执行。当孩子出现行为偏差时,家长要讲明道理敢于纠正,这才能建立积极有效的亲子关系。

来源: 新京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