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贵州毕节石油 罗陆聪
作为一个灾难电影的集邮控,我觉得《萨利机长》拍得罕见的高级。导演有想法,演员有演技,片名有深意,结尾有点睛。一个耳熟能详的旧闻事件,竟被拍出让人心悬一线的波澜壮阔感。
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从纽约起飞,因遭遇鸟击致两边引擎损坏,萨利机长根据多年飞行经验和临场直觉,没听塔台迫降到附近机场的指令,千钧一发之际选择水上迫降,全机人员得以奇迹获救。
影片没多少跌宕起伏的情节、绚丽夺目的特效、咬牙切齿的反派,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萨利机长》,重新定义美式英雄。看着救援高效有序地进行,质疑严谨合理地解开,体系有条不紊地运转,深感脚踏实地的各司其职是灾后幸存的有力保障。
我觉得,比起营救世界,萨利机长的自我营救显得更加艰难且意义重大。
飞机升空时遇到鸟击,萨利机长全程高能且冷静利落,把河道当成跑道,完成水上迫降界史无前例且无人伤亡的壮举。
萨利机长壮举载入史册的同时,他的说话之道以及处理之道毫不逊色。
当调查组根据过往经验,认定鸟类不可能导致两个引擎都损坏时,萨利轻松回答:“凡事总有头一遭”。
当调查组搬出航空工程师和计算机模拟等貌似权威的质疑时,萨利自信应答:“他们错了,他们不在现场”。
当发现调查局面往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时,仍然头脑清晰,自我营救,建议听证会上把模拟环节改到听驾驶舱通话记录之前,最后自己再完成证词,并不卑不亢地表达:“观看模拟是我的权利”。
最后听证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调查的漏洞,说服模拟加上人为反应时间,让一直针对他的调查组360度改观,还赞美了所有救援人员的功劳。
如果他内心不够强大,可能重大事故后的噩梦会把他压垮;如果失踪的引擎没找到,他可能会面临肖申克那种含冤的遭遇;如果他不积极自救,可能一个冒失鬼的定罪会葬送他的声誉。
很多时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可抗力,像是大雁撞坏飞机引擎那样,突发、混乱、失控,后果严重。
我也不由得想到中国的萨利机长们,如前几个月上海虹桥机场,机长何超紧急起飞,从横穿飞机上方掠过,避免两客机险些撞机;以及前几年的杭州司机吴斌,在高速路上被从天而降的铁片击中腹部后,在生命最后一分钟仍心系全车人的安危,忍痛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
在我们平安的生活中,多少不知名的人在负重前行,内心向每一位平凡英雄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