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第一渡——江西赣州市于都县
江西省于都县是中央红军的集结地和出发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及中央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就是从于都县城东门外南渡贡水进行长征的。
1934年10月,根据中革军委的命令,由中革军委、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及各直属机关组成第一野战纵队(也称红星纵队),以叶剑英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中央苏维埃政府及总工会、团中央等机关和卫生部、供给部、红军大学、军委二局组成第二野战纵队(也称红章纵队),以李维汉为司令员兼政委;中央红军的一、三、五、八、九军团移交防务、隐蔽撤离战场,到于都地域集结。
于都河(即贡江)是中央红军长征首先要过的第一条大河,当时河宽600多米,水流深湍,除少数渡口插上河标可以涉水渡河外,大部分只有架设浮桥渡河。为了保证红军顺利渡河,在赣南省委、省苏维埃政府领导下,于都人民无私奉献,大力支援红军。当时沿河所有的民船全部停运,共汇集了800多条大小船只,有的用作架设浮桥,有的用作摆渡。为避免国民党的飞机轰炸、隐蔽红军的战略意图,架设浮桥的工作都在夜间进行。一到傍晚,有组织的群众涌向架桥工地,有的打火把,有的送茶送饭,还有的送门板木材,仅4天时间,就在于都县30公里的河段上架设了5座浮桥、布设了众多摆渡和涉河点。
10月16日至19日傍晚,中革军委、红军总司令部、中央政府所属机关和红一、三、五、八、九军团8.6万人分别从于都梓山的山峰坝、花桥,县城的东门、南门、西门,罗坳孟口、鲤鱼、中埠和靖石渔翁埠等渡口渡过于都河,踏上漫漫的长征路。中革军委、红军总部、中央直属机关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博古是从县城东门渡口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的。渡于都河前,于都人民男女老幼从四面八方涌上桥头、涌向渡口,送上一杯杯茶水、一顶顶斗笠,送不尽对红军的无限情意,红军战士凝望根据地的山山水水,依依惜别送行的战友和乡亲们。
中央红军长征南渡贡水的其他渡口,分别是:红一军团在于都梓山山峰坝、花桥渡口;红三军团在于都县城西门塔脚下现长征大桥旁和罗坳的孟口渡口;红八军团在于都县城南门和罗坳孟口渡口;红九军团在于都靖石乡渔翁埠渡口;红五军团在于都县城南门至罗坳的孟口、中埠渡口。
长征途中牺牲的第一位红军师长——洪超
长征期间,牺牲的红军官兵中,有名有姓的营以上干部约为430人,其中师职干部约有80多人。红三军团第四师师长洪超牺牲时年仅25岁,是长征途中牺牲的第一位红军师长。
洪超,190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下新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年在家乡参加过儿童团,1927年夏加入叶挺第二十四师教导队,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他随朱德上了井冈山,并且当过朱德的警卫排长。他在朱德、毛泽东的红四军和彭德怀的红五军军部里都当过参谋,之后到李灿的第一纵队任大队长等职,是一员猛将。从1930年8月起,他先后担任红三军团第三军第四师团长,第五军第一师师长、第三师师长、第六师师长、第四师师长,一直是拳头部队的军事主官。1933年3月在草台岗战斗中,洪超身负重伤失去了左臂。1934年1月,在攻占沙县县城战斗中,他担任主攻,率先攻入城内,荣获中革军委授予的二等红星奖章一枚。
1934年10月20日,根据中革军委命令和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指示,时任红军第四师师长的洪超率部作为先头部队通过赣县塘坑口,向信丰新田百石村挺进,准备突破国民党军的第一道封锁线。防守这一带防线的是号称“南天王”的粤军总司令陈济棠所指挥的粤军,他们在沿线修筑了数量众多的碉堡,号称是“铜墙铁壁、坚不可摧”。不过,陈济棠最信守的是以保存自身实力为第一原则。早在1934年秋天,他就派代表到中央苏区与红军谈判。红军长征前夕,周恩来特派何长工和潘汉年去同陈济棠秘密谈判,双方达成了包括红军向陈的防区借道在内的“五项协议”。根据这一协议,红军西进时应该可以平安通过粤军防线。但陈济棠同红军达成的秘密协议需要瞒着蒋介石,他害怕手下泄露此事,因此对允许借道之事并未明确传达,只是向少将以上的军官含糊地下令:“敌不向我袭击不准出击,敌不向我射击不准开枪!”红军为严格保守突围秘密,也没有向下级传达秘密协议内容,未将准备通过的道路通知粤军(担心粤军途中埋伏),采取了强行假道的方式。这样,10月21日红军前卫部队到达百石的时候,粤军依然没有撤退,红军只有以武力通过。
与粤军数度交手的红军,对战胜眼前的守敌充满信心。按照部署,洪超亲自率红十团进军百石,政委黄克诚率红十一团、十二团等在侧翼打掩护,阻止敌人可能的增援。21日上午10时,红十团在团长沈述清、政委杨勇的指挥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百石附近的制高点,架起机枪,向守敌发起猛烈的攻击。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越过铁丝网,翻过深深的壕沟,向高处的碉堡冲去。此时,驻在金鸡圩的敌人一个营企图增援百石,邓国清、张爱萍指挥的红十一团,谢嵩、苏振华指挥的红十二团一同出击,将敌击溃。百石守敌只有200多人,根本抵抗不住红军的猛攻,不久就弃守碉堡,收缩躲进村里一座建筑坚固“万人祠”里,被红十团包围。红军劝其投降,里面的粤军却负隅顽抗,不停地向外打枪,将喊话的红军战士打死。
此时,洪超带着一个警卫排准备赶往红十一团与黄克诚会合,恰好路过这里。他马上到前沿观察,命令调集迫击炮消灭围墙内的敌人。话音刚落,洪超却不幸被围墙内敌人的流弹射中头部,当场壮烈牺牲。
洪超牺牲后,部队将迫击炮调来,一发发炮弹将一米多厚的麻石围墙炸开了几个大缺口,战士们冲了进去,歼灭了顽敌,告慰洪超的英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