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回应网民关切,引导网上舆论的主流声音更广泛地占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阵地。传统的新闻舆论格局是“少数人说,多数人听”,抓住主流媒体就可以影响舆论;迅猛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新闻舆论传播格局变成“所有人说,所有人听”。如何克服网络传播中的杂音、谣言?唯有壮大主流声音,抢占舆论制高点。应积极推动媒体融合,除在传统媒体上发声外,更要千方百计通过互联网上各类新兴媒体平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有效满足群众知情权。
把握好时度效要求回应网民关切,不做“埋头沉默鸵鸟”,用好网言网语。所谓时度效,是指要把握好报道的时机、尺度和效果。网上舆情一般比较敏感,回应不回应、何时回应、怎么回应必须稳妥把握,要从“四个有利于”衡量:其一是否有利于维护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其二是否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其三是否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其四是否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国家形象。无论是领导干部个人开设的社交媒体账号,还是党政机关等单位开设的官方网络平台,都要经常更新、及时更新、有效更新。与网民互动要积极、真诚,善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网言网语表达,不说官话、套话、长话。
整体联动,落实做好网上群众工作的主体责任,加强培训、宣传、监督、考核工作,统筹做好网上网下群众工作。一是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做网上群众工作能力的培训教育力度,多推广一些可学可比的典型做法;二是新闻媒体应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党、全社会形成重视做网上群众工作的氛围,同时对一些不重视、不善于做网上群众工作的言行开展舆论监督;三是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把做网上群众工作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奖励先进、处罚落后。做网上群众工作的核心是做群众工作,网络只是做群众工作的载体。网上群众工作不能代替网下群众工作,最终衡量网上群众工作成效要看网下群众满意不满意。因此,要统筹走好网上网下群众路线,既强化上网络,也要坚持走基层。只有网上网下联动,才能开创新形势下完整的群众工作新局面。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刘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