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图为重庆能源打通一矿矿工在积极参与和温总理网聊
曾经,我们在几毛钱一册的小人书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曾经,我们在几块钱一册的琼瑶作品中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光阴。如今,动辄几十成百上千元的书籍,甚至数万元一册的所谓“金书”,把很多人的读书梦挡在了价格门槛外……
矿工呼吁:别让书价把我们挡在门槛外
刘小强
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新华网和网民交流时,谈到了读书。温总理说:“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但是,读书的首要前提是要买得起书,现在的图书市场又是一个怎样的环境,书价有没有成为知识传播的“绊脚石”呢?3月2日,笔者走访了重庆能源集团打通一矿几十名矿工,听听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反映。
“太贵了”,是笔者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有着25年工龄的矿工张小川说:“我上学的时候就喜欢看书,那时的小儿书买一本才1毛多钱,岳飞、张飞、孙悟空等等人物,就是在那些小儿书上了解的。1986年工作后,我买了一本《红楼梦》,才3元多。现在一本平装本红楼梦就要67元,太贵了。”
在该矿的图书馆,笔者分别对比了同一种图书在不同时代版本的定价,发现20年来书价的涨幅都在10倍以上。例如,1988年和2008年出版的《封神演义》定价分别为4.1元和58元,涨幅为14倍;1981年出版的《水浒》定价3.78元,2001年平装本定价58元,涨幅约15倍。不难看出,近20多年来书价的增长幅度是比较惊人的。同时,书价贵不仅影响到员工读书,还直接牵连下一代。矿工刘文伟说:“孩子的课外书籍更贵,一本薄薄的漫画书都要几十元。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不得不从微薄的工资中掏出钱来,给孩子买呀。”对刘文伟的说法,笔者颇有同感。
笔者在矿区新华书店看见,前来购书的人,大多数是带着孩子来买课外书籍的。成人书籍购买者寥寥无几。书店老板说:“大人来买书的,多数是技术和工具类图书,像老舍长篇小说《二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名著,一本也没卖出。相反,笔者在矿区的夜市小摊上,却发现很多违法经营的小书摊生意火爆。10元钱一本,各种书籍应有尽有,就连很多矿区中层管理人员都在这里买书。书摊老板告诉笔者:“这里的书除了印刷质量差一点以外,和正规图书没有区别,而且价格便宜很多倍。”
采访中,矿工们纷纷呼吁:“家电下乡给农民带去精神食粮,同时也拉动内需经济。建议对于图书,国家应给予像家电下乡一样更多的补贴,把书价降下去,让大多数喜爱读书的员工都能买得起书,不能令图书变为生活奢侈品。正如温总理所说,毕竟读书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