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安庆石化 冯进进
塔,在一个城市里出现,其象征主义要远远大于其存在的实际意义。当你抵达一个城市,不知道这个城市的历史,只要你问问这个城市有没有塔,如果有,顺着这座塔的历史气息,就不难查询到这个城市的发展史。
塔的存在,更多的是一个城市的标志。
城市的高楼大厦可以高过塔的高度,但塔与生俱来的,浑然一体的典雅气息是遮掩不住的。它挺立在高速发展的城市里,汲取着历史的风霜、人间的智慧,使富丽堂皇的现代建筑群缺失了许多,这种缺失不是靠物质所能填补和支撑的,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气质,一种只有在历史长河中浸泡之后,在举手投足之间,都会不经意流露出来,她不需要刻意的修饰。
我所居住的城市就有这么一座塔,到过这个城市的人都知道她的存在,对于她所呈现出的“塔影过江”名景,至今让人乐乐津到。儿时在乡下,时常听到老人们说着她的传奇故事,神秘感徒然增生,一所城市的平安、吉祥在不经意间和她的存在有了紧密的联系。
这种联系最早应该延伸到宋朝,在一个战火不断的年代,人类的诉求应该保存在最低限,“平安”是一切可以继续延续下去的基础,塔的适时出现,似乎解决了人的精神需求。在以后近千年的人类发展上,塔始终固执地存在着。在那些早已被虔诚者踏平、跪平的石级上、扶廊上,雨水滴落的痕迹、长风刮过的痕迹、雷电击打的痕迹,都穿透厚重的时光,历历在目。有意思的是,前些年在某文化名城,当我登上那高高的、刚刚修缮完工的“雷峰塔”时,却怎么也找不到厚重的历史文化所散发出来的气息,脑海中久久回荡的只是“商业需要”,而在那个早已废弃的塔基边,我似乎感觉到了那段凄美的爱情。由此可见,我对古塔的看重,还是她在整过生命流程中的真实体验。生命的状态曾盛开过,闭合在所难免,这不需要后来者的粉饰。
塔的厚重来自于她的木讷,倘若没有塔铃的话。我想塔一辈子也不会借助高天长风来发出自己浑厚的声响。夜幕早已低垂,柳树翻动着新绿,城市在摇曳的霓虹灯下晃动。塔铃声穿透亘古不变的秋风,行人驻足眺望夜幕中高耸的轮廓,心弦动弹。这些声响携带着古老、锈迹斑斑的历史气息,有一缕月光的清冷,从遥远的前朝吹来。长风总会把这种声音带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吹到江面,让滚滚江水带着她一路向东。
如果你有兴趣,选一个晨钟或暮鼓响起的时分,登塔远眺,日落日出处,江帆点点,江鸥沿着水面飞行。伸手之处,所触摸到的,除了古老的历史之风,还有单调冰冷的时间感,会在瞬间一寸寸地穿透手掌,沁人心扉。在古老幽暗的空间感受凋零,无疑不是灵魂的一次升华。
千百年弹指一挥间,许多凄美的故事都已随风而去,忙碌紧张的日子,催促着人们无暇细细品味带着厚重历史气息的古文化。只是在奔走的旅程里,偶尔回望那漂浮在塔尖的悠悠白云。这时便寓目崇高,感叹流逝:不知这早已融入我们心灵深处象征主义的塔,能否在幽暗的古典长廊里为你带来短暂的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