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年年春节,年年拜年。二十年前拜年都是串门拜年,敬杯酒,拉拉家常,每家长辈都要走到。在讲究效率的互联网时代,拜年也有了捷径,有人选择短信拜年,有人电话拜年,有人微信拜年。没有了见面的家长里短,总觉得少了些许拜年的兴奋。
记忆中,小时候的除夕傍晚最忙碌。我给妈妈打下手,准备下酒菜。我们当地的习俗是小辈儿的人在除夕晚上结伴到长辈家敬酒拜年,朋友们也会串门拜年,所以家家都会做好一大桌子酒菜,迎接客人。在准备酒菜的时候,父亲就出门了,到爷爷奶奶家和叔伯们汇合,然后逐家到长辈家拜年,不到午夜是回不来的。
大年初一我起床第一件事是去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爷爷奶奶坐在太师椅上,我们孙子辈的人凑齐了,一起磕头。磕完头各回各家吃饺子。十三四岁后就取消了磕头的环节,可能是爷爷奶奶觉得过时了吧。吃过饭后,和叔伯家的姐姐、弟弟、妹妹们去给叔叔、婶子们拜年,因为我们家族人多,拜完年得把整个村子绕一圈,每家都要坐一会,唠一会,转不完,中午吃完饭接着转。但是大年初一这天是一定要在家吃饭的。
如今,大家都忙着上班,大多过年都不休息,人们越来越热衷电话、短信、微信拜年,群发、转发便利了许多,登门拜年的人少了,年味淡了!
2017年1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