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施夕瑶
祖上传说,我家是“唐乱”时从西安迁徙到南方的。祖上还传下一句话:“吾祖居地,在渭水和洛水之间。”
或许是骨子里有寻根情节,我终于找到机会,买了一张到西安的火车票。
有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路与读书,是相辅相成的一对。行路,能学到天天闷在屋子里学不到的东西。只凭从网上搜到的图片和景点介绍去了解一方水土,哪能接地气?
果然,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古城西安的梦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梦想,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梦想,大唐,是西安的梦想。
徜徉在西安街头,随处可见白墙红檐、斗拱高翘的仿唐式建筑。虽然在复古之风盛行的当世,每个城市都有一些檐牙高啄的中式建筑,但鲜有某个城市专门模仿某一个朝代的风格。甚至,许多城市的中式建筑是“大拼盘”:一处是明清的檐,一处是宋代的桥,一处是辽代的塔。城中居民,谁都道不清城里的中式建筑,到底是哪个朝代的款式。
但在西安,不论是政府规划建设的深宅大院,还是商人设计的小铺子,只要是仿古风格的,必然是唐式的。甚至,西安的公园要叫“大唐芙蓉园”,国际拍卖城要叫“大唐西市”,饭店要起名“秦汉唐某某”,连地摊上半真半假的古董都是唐代的四系陶罐、海兽葡萄纹铜镜、唐三彩陶俑……
可不,大唐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西安是大唐的首都。要是现在还是大唐,多好?
渐行渐远,我又体会了一把历史的沧桑。
西安城中央,大明宫遗址已被清理出来,那是上百条长短不一的夯土地基,裸露在空荡荡的野地里。据介绍,整个大明宫的遗址上,曾是一片破烂、拥挤、逼仄的棚户区,一共居住20万人。每个宫殿的遗址上都有一个村,每个村都以唐宫命名,比如:含元殿村、宣事殿村、麒德殿村。村民在曾经最奢华的帝王宫殿遗址上,过着拮据、寒酸的生活。
村民的祖辈,是抗战时期从河南逃难过来的。那时,西安城里只有皇宫遗址这一片空地,难民纷纷在这里安了家。“2008年,西安启动大明宫遗址保护项目,把20万棚户区居民迁到城郊的新区。可惜,棚户区乱搭乱建早已破坏了大明宫遗址的地基,我们只能通过考古发掘了解到夯土层的状况,地表景观再也恢复不了了。”讲解员有些遗憾。
遗憾归遗憾,我却另有他解:大明宫是大唐天子的家,大唐天子是一国之君。在子孙后代遭受异族入侵的苦难时,大明宫敞开心扉接纳了他们,让他们免受流离之苦。这,是否是千年的落寞之后,大唐海纳百川的别样书写?
渐行渐远,我有一种感觉:大唐,从未远去,她一直在西安城中等待,等待子孙回家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