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连利英
像乳燕投林,2017年元旦前夕,我们10余位《班组天地》编辑从全国各地回到了北京的家――中企员工互动平台。
2016年12月31日早晨5点多开始,大家带着冷气,穿过笼罩了半个国家的雾霾,风风火火陆续赶来。当我踏入平台办公室的门,映入眼帘的是办公桌上一盘盘造型各异的饺子:东北的粗犷,四川的精致,甘肃的繁复华丽,扬州的婉约,山西的秀气,山东的朴实……风格迥异的外形里包着的都是首都的馅。一群60后、70后、80后、90后编辑和管理员操着不同的口音,说说笑笑地边包饺子边炒菜,厨房里热腾腾的水汽遮不住一张张喜悦的面孔,房间里弥漫着新年的气息。看着这团圆场景,我眼眶热乎乎的,脑子里忽然浮起一句话: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我们为爱而来,责任把我们凝聚在一起。
是的,我们为爱而来。这份爱往小处说是对杂志的爱,对平台的爱,我们珍爱这共同的事业,珍爱这能让我们发挥能量的平台;往深处说,这份爱更是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我们为自己能在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中做一朵奔腾向前的浪花而自豪。《班组天地》是全国唯一一份上至国务院下至班组员工的杂志,始终坚持为班组职工说话,为企业出谋划策,为国家科技项目落地企业牵线搭桥,是企业发展的百科全书,记录着企业与班组员工走过的心路历程。总编夏晓凌从业30多年来,一直不遗余力推进班组建设,如今中企互动平台已经形成了以平台为基础,QQ群、微信群为沟通方式,杂志为载体的运作模式。而我们就是总编从全国各地通讯员中选出的编辑,能够有机会融入这份伟大的事业,为推进社会的进步出力,我们怎能不满怀热爱呢?
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因为有着相同的爱和责任,大家聊天的内容自然离不开平时关注的话题,聊彼此的工作状况,谈社会的变化,讲企业的问题,讨论职工的价值观引导,说者动情,听者顿悟。中铁十六局高级企业文化管理培训师牛士红讲起了工地上的爱情:在宁夏高铁工地上有两个恋人,分别在不同的项目部工作,住的是工棚,吃的是食堂,看的是顽石黄沙,从没有花前月下,但他们说自己是最幸福的人。而他们所谓的幸福不过是女孩儿忙完一天的工作,走十几里路去与男友相会。女孩儿去的时候,男孩儿往往还在工地忙碌,她与他便相伴着在工地勘查地质情况,检查施工质量,灰头土脸结束工作时,两个人煮两包方便面,顶着漫天繁星,边吃边拍照,传到朋友圈,晒晒俩人的小幸福。在浮躁的社会里,听到纯洁的爱情故事,我们这些自诩看过太多世事的中年人也禁不住感动,大家一致认为这么感人的事该多宣传;扬州国网电力的老哥说起项目建设的艰难,疲惫的脸上眼睛奕奕有神,他说,谈判一场接一场,几乎每天都奔波在路上,一年中有大半时间带病工作,可是他不能甩手不管他负责的项目,国家投资几百亿搞建设,不做出点事来会良心不安。跟他比,我们是惭愧的;辽宁锦州石化的李新宇对写作的执着令大家敬佩,他给自己订的计划是每年读100本书,每天写一篇文章,每年出一本书,他不光是这样说的,而且确确实实在坚持完成,中企互动平台中他每天发的文章就是见证。河南豫光集团屈联西感叹,在我们这个团队中,“比你强的人还比你努力”就是一种常态,自己不学习不进步都会觉着脸红……相聚在一起,一个人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思想的碰撞仿佛“小世界”的撞击,闪着光发着热,充满着能量,或者可说这样的交流暗合“让无力者有力,悲观者前行”的思想。
我第一次参加年会,还以为年会也如聊天一样随意。直到等大家围坐在会议室,平台管理王新平、王兰英两位老师拿出了一年的业绩,有数据有点评,还要求大家各自发言,没有半丝含糊。嚯!场面很严肃,我的小心脏一下子“咚、咚”地加快了速度,脑子空白一片,说什么呀?我根本没准备。既来之则安之,先听听几位资深前辈说什么吧。好家伙,一个个根本不拿讲稿,口若悬河,各自反省,互相批评。总编也对每个人的工作、思想做了点评,成绩表扬,批评毫不留情。在这一刻,人人反倒希望得到批评,连几个90后的年轻人也频频点头没有半点不开心。几位编辑一商量,酒泉的燕子老师当时就答应要写篇《被批评的幸福》的文章,有批评才有进步,没有谁想被这个团队落下。我以为这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真谛,所以,接下来我的发言虽然杂乱,却没有无章,我心平气和盼望大家“拍砖”,都是一家人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相聚的时光虽然短暂,但每一位编辑都觉得不虚此行。两天的交流互动中,大家在聆听中获取真知,在交流中捕捉灵感,打开了思路,拓宽了眼界。离去时,我们肩负着新的责任,坚定而自信地踏上了新的征程。
也许有人会说推动社会进步这么大的责任怎会与我这样的普通人挂上钩?但我想说的是社会之所以进步,是因为每一个渴求进步的个体都为之贡献了力量。我们这些《班组天地》编辑,就像是一滴水融入另一滴水,一簇光簇拥着另一簇光,我们簇拥在一起用我们的温度努力温暖着这片土地。也愿你能在新一年的生活中,感受到这份光亮和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