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湖北武汉光谷 夏国冰
老广华的隆冬,到底冷成啥样子?你真的没经历过。用我父亲走南闯北的阅历得出:到了阴历年除最冷的时候,连黄鼠狼跑路都摔断腿。所以南方的冷同北方的寒冷比较,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北方是干寒地冻,身上披件袄子,顺便将就一下度过一个寒冬。可南方那个奇冷,怕不是这么好对付一宿的。为啥?南方湿冷。说是气温比北方零下高两到三度的,其实那是骨子里榨出湿气往外冒,你说北方的干冷还是南方的湿冷更让人受得了不。
因为那时候还小,没有感觉到天寒地冻。心里只盼着着下雪了,想啥时候堆雪人打雪仗滑冰道,简直是小伙伴最开心的事了!果真是这样。记得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油田会战的职工家属有很多来自于四川、湖南、河南、大庆等地。他们其中的孩子就生长在洪荒泽国之地。所以啥寒冷的场面都曾经历过,倒无所谓了。这不家家孩子三五成群、四个一伙。反正是大的带着小的,小的拉着流鼻涕条的四处乱串。其中我也经历过那种想起难堪,过后觉得好温馨的童年快乐往事。两三岁的男孩为了撒尿方便,其裤裆是开着缝的。你说现在的80、90后,甚至于00后想到没机会穿。因为一个娃,养得极金贵。
捧在手里怕摔着,抱在怀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我们则不同。穷命贱养,倒也活得自在。虽然经历过严寒的到来,却也没瞧见谁家的娃娃把聢冻坏。在冰天雪地的腊月里,想把孩子圈在自个屋里,实非易事。孩子总是猴精,天再冷、地再冻也不能不玩,穿着像棉花包似的小伙伴,便结伙打闹。昔日的老广华大道可不是现在这般繁华景象。凡是道路必有芦苇烂泥潭;江汉路旁附近的东干渠必有护坡;凡护坡又必有石条阶。
在现在的广华文体广场中心风帆广场附近江汉饭店十字路那头开始,地势最为平缓。护阶石从江汉一桥一直斜插到地宫路平地,天晴很像滑梯。但是遇到下雨则更像滑道,水一个劲儿地往下流。我们经常从坡下朝上走,应了那句俗语:雨天一泡稀,晴天一包铜。可见此道在老一辈油城人心目中不曾忘记。另外无论到广华商场还是到广华医院和广华中学,只要是小孩经过那里,必定会趁家长不注意的功夫,撒丫片似的从研究院小铁桥飞快跑到东干渠的护坡上,并足端坐护阶石旁的草丛中,顺势下滑,其快入梭。经年累月,竟把那条护阶石两边的草丛磨出深深的槽道。有了这槽沟,遇到大雪封路的时候,这里成了最快乐的天地。
若是遇到下雪天,白雪皑皑的东干渠便成琉璃世界。小伙伴们偏不走大道,竞挑选羊肠小道,逶迤蛇行。过去的科苑小区可不是这模样;现在的广华文体中心广场也不是这般样子;到处是荒地农田和树林鱼塘……到了学校,课间操可以在操场上堆雪人、竖雪狮,同高年级的同学打雪帐……两个年级的学生对打,雪弹追打到教室,女生大惊小怪的,只到老师大声叫住手才停止打闹。最后被罚出教室打扫厕所门口的积雪为止。
滑冰是人人都会的。只需等到隆冬数九,东干渠渠水层结冰。小家伙总是不怕打湿衣服的。小心翼翼走过水层面,发觉可以承载人,便叫呼其他人等拢来。那时还没有冰鞋这种概念,但是用鞋底撑着冰面猛力一揣,却是十分顺溜。大一点的伙伴自个背着家人在东干渠打滑擦,顺道就到广华中学上学去了。可苦了我们这些半大的小学生。人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备课,其实心早飘到学校对面的鱼塘被冻的冰面上去了。等放学了,绕过回家的路,专往鱼塘边的树林里面走。从草丛中翻找出自个做的铺垫往冰层上一放,试探着踩一下承载人的力度。然后大胆放心地滑起雪来。小手冻得姜芽儿似的,脸儿冻得红扑扑的,而帽子上却依然腾腾地冒着热气……
冬日天短,而且不是下雪,就是白云密布,轻易不见太阳露脸。在江汉桥护坡那段滑冰是高年级同学的属地,经常听说某同学滑冰滑到沟岔里了,或者被树兜撞倒了。而我们低年级则比他们更危险。
记得有一次在实验中学门口鱼塘边滑冰之后上岸再坐回教室里。突然听到鱼塘边有人叫喊:“有孩子落水了,快救人啊!”原来是比我们更小的同学自个看到我们离去,把藏在草丛中的铺垫放到冰面上玩,遇到冰层薄失足落水。这以后,凡是有滑道的地方统统被大人改造一番 ,一帮淘气包彻底失去了欢闹的场所。
这以后每天放学,经过广华商场时,看见门口偌大的玻璃橱窗里,陈列着一盘老干虬枝的迎春,小黄花开了满满一树,惹得我们这帮没事干的小家伙呼啦啦地把橱窗围了个水泄不通。看着橱窗里充满生机的小黄花,仿佛觉得明媚的春天不知不觉中珊珊地向我们走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