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大数据已然成为一项重要的生产要素,不断推动行业的生产与变革。同样,似乎人们也习惯于将大数据与互联网企业连上等号。事实却并非如此,在近日由第一财经主办的“2016年陆家嘴新金融峰会”上,建行上海市分行荣获“年度大数据创新机构”。作为一家拥有着千万客户的商业银行,面对每天大量的客户信息,建行已然通过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开创了全新的业务模式和产品服务。
根据建行提出的“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创新银行、智慧银行”的五大转型目标,建行上海市分行通过转型发展,进一步提升大数据加工应用能力,改变业务发展方式。该行行长段超良强调:“要高度重视数据对转型发展的支持作用,要数据先行,为客户服务提供抓手。”随着建行上海市分行在服务地区经济的过程中,大数据应用也在其中大显身手。推动数据管理工作转型、提升数据应用服务水平,让大数据应用成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持,早已形成共识。
当大数据遇见小微企业
融资难、融资贵是小微企业经常面临的问题。事实上,建行上海市分行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成效,通过大数据的运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深耕实体经济。
借助银行与税务局大数据运用,大力推进小微企业“税易贷”,通过建立征信互认、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共享机制,进一步盘活了企业信用资产,助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开启了银税深入合作服务小微企业的新篇章。这款为优质纳税小微企业推出信用贷款,将纳税信用等级和银行信用有机结合,实现“以信增信、以信促信”的企业融资新模式。有了产品和机制的保驾护航,建行上海市分行积极作为,主动对接税务局、上海银监局下发的A级纳税企业,并成功运用“税易贷”产品并实现快速放款,与众多优质纳税企业达成贷款意向。这款由大数据思维创造的“税易贷”产品,不仅引导企业更加重视自身纳税信用,营造依法纳税、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更是通过大数据在税、银、企三方合作共赢的重要结合点,进一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本地实体经济发展。
在服务小微企业的过程中,风险防控也是银行面临的难点,大数据又在贷后风险防控机制中大显身手。建行上海市分行的“小企业贷后机控”项目获得上海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奖。该项目就是通过对小微企业风险监测数据的梳理与开发,解决小微企业贷后管理数据分散、人工干预过多、差异化监测困难的问题,建立科学的小微企业贷后预警机制,显著提高监控效率。该机控系统上线后,自动批量获取数据比原先人工查询汇总流水的效率提升了1000倍以上,节约了30%以上人工。根据机控名单开展差别化现场检查以来,已成功预警近七成的逾期和不良客户,使建行上海市分行的小微企业贷后管理处于市场领先。
数据先行开拓客户服务新模式
“王女士您好,您是建设银行的借记卡客户,现在我们银行针对优质借记卡客户开展了上海热购信用卡办卡活动。目前我们银行的信用卡活动非常丰富,有1元订杂志、5元看电影……”
这是建行上海市分行服务客户中的一幕。
通过大数据的筛选和分析,建行不断扩大自己的服务半径,送服务上门。建行上海市分行尝试在互联网站、个人网银和手机银行向百余万客户精准推送了不同的产品信息,为客户在心仪产品的挑选中省出大量时间。
在互联网的形势下,大量传统柜面业务不断向线上迁移,物理网点的转型刻不容缓。在加快建行上海市分行的物理渠道转型,实现创新型银行和智慧型银行的过程中,大数据应用同样功不可没。今年,建行上海市分行30家智能网点正式揭牌,在网点转型过程中,该行从数据挖掘、分析入手,先后开展了分行柜面业务基本情况、营业网点柜员配置、自助机具分流等研究分析工作,探索渠道分流的可行性及可采取的分流措施。最终,通过合理配置机具设备,对网点进行智能化微改造,妥善解决传统网点“排队长”、“单子多”、“手续繁”的常见问题。“自助发卡机的大量投放,使客户办卡开户时间由原先15分钟缩短到3分钟,全行每台机器日均发卡量达到20张以上,远超系统内日均发卡量均值,日均节约柜员工时600小时。”在建行分行零售渠道转型分析中,数据清晰地展示了智能设备是如何提升效率实现分流的。
与此同时,客户也在智能化网点有了全新的服务感受,智能网点业务处理流程基本实现了无纸化,电子签名替代了手工签名,凸显了零手工、零复印、零盖章、零纸质档案的鲜明特色,不但给客户增加了“从容”与“淡定”,也“解放”了银行员工,有更多原来“隔窗相望”的银行工作人员能够走出柜台,向客户提供“面对面”的贴心服务与沟通。
为了进一步加强大数据在客户服务、产品推广、精细化管理等多方面的应用及实践,建行上海市分行在全行范围内举行大数据应用劳动竞赛,来自全行各条线及支行的员工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认识和实践。
未来,建行上海市分行将运用大数据,在细分客户群体、创新金融产品、丰富服务手段寻求更多的突破,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助力上海地区社会民生繁荣。
来源: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