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01|回复: 0

在悬崖上凿水渠,82岁“愚公”和大山较真

发表于 2017-1-12 18:17:3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有一个叫团结村的村子,过去由于缺水,当地流传着民谣:“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如今,一条在悬崖绝壁上凿成的水渠,村民称之为“大发渠”,这渠是一名叫黄大发的人带领村民建成的。
  村民“望涯”兴叹
  走进团结村头,一眼就看见一条水渠紧贴峭壁上,依山蜿蜒曲直,犹如挂在绝壁上的“天河”,让人惊叹。
  记者见到黄大发时,他正坐自家院坝里,与几位村民们在商议维修水渠的事。
  以前团结村,由于石漠化,缺水严重,人畜饮水靠村里的唯一一口井,说是井,其实就是从土坑里慢慢渗出的一点水,接满一桶水,往往需要等上一个多小时,为了吃水,全村的男女老少经常不分昼夜,守在井口排队挑水。
  “家里面没有水吃,几个女儿几乎每晚都去守。”黄大发说。
  据介绍,在该村附近大山沟有一条小溪,如修渠饮水,需要绕过几座大山,还要必须经过3座300米高、约400米长的悬崖峭壁,对此,世代居住在团结村的村民只能“望崖”兴叹。
  在悬崖绝壁上凿渠
  1958年,身为团结村的前身草王坝大队大队长的黄大发就在乡政府支持下,带领村民修渠。可当年因为技术原因,渠修了近10年却没成功。
  1989年,黄大发主动申请到乡水利站跟班学习。2年后,他筹划重启修渠,并请水利站的技术人员用了半年的时间勘查、测绘,重新规划了水渠线路,此外他还率先卖掉了自家值钱的东西,作为修渠的集资款。
  谈起建渠,黄大发说,每天施工队负责在前面凿石壁打槽,村民在后面跟着挑土方砌堡坎。水泥、石粉都靠人背马驮运上工地,包谷饭搭配酸菜冷洋芋一天只吃两顿。而擦耳岩是整个工程比较艰险的一段,黄大发和村民们像“蜘蛛侠”一样,整天爬悬崖绝壁上,靠着风钻和钢钎,硬生生的开凿出一条宽0.5米,长170米的水渠。
  修渠期间,黄大发鞋磨破了没钱买,他赤脚步行二十多公里去背炸药,脚板磨破皮,双脚血淋淋的。
  1995年春,绕三重大山、穿三道绝壁、涉三道险崖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草王坝大渠终于竣工,清澈山泉水流进了团结村。当年,全村250亩稻田实现了“旱涝保收”,村民自发将100多亩山地改成良田,终于实现了村民吃上了大米饭。
  82岁高龄仍在护渠
  如今,黄大发已82岁高龄了,身体还很硬朗,他仍然发挥着余热,平日,他修渠补渠从未间断。
  “水渠是我修的,只要我能动,我都会去维护她,这水渠就像我的儿女一样,我修了就要把她管好。”黄大发坚定地说道。
  今天的团结村草王坝,水通了,村民依靠大发渠引来的水,稻田已经发展到了730多亩,家家户户吃上了大米饭,很多村民还搞起了养殖。
  村民徐国太告诉贵州都市报记者,今年5月,他采购了百条鱼苗,在稻田里搞起了养殖,目前预计收成2000多斤。
来源:贵州都市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