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3|回复: 4

“工匠精神”为何如此火爆?全因职业教育七宗“最”

发表于 2017-1-13 14:48: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今年两会,工匠精神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而在《咬文嚼字》杂志发布的“2016年十大流行语”中,工匠精神与“洪荒之力”“供给侧”“蓝瘦,香菇”等一起入选。在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的时代,工匠精神这一略带“扑克脸”的词语为何会红遍20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14:48:31 | 查看全部
培育工匠精神什么最重要?





今年两会,工匠精神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而在《咬文嚼字》杂志发布的“2016年十大流行语”中,工匠精神与“洪荒之力”“供给侧”“蓝瘦,香菇”等一起入选。在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的时代,工匠精神这一略带“扑克脸”的词语为何会红遍2016?在工人日报的调查中,超过半数的网友自认为了解工匠精神,而且工匠精神对工作来说很重要。




在近千人的投票中,54%的网友表示自己“非常了解”工匠精神;46%的网友表示“不太了解”。




对于带热工匠精神的标志性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54%的网友表示“印象深刻,代表了一种工匠精神”;37%的网友表示“没看过”;仅有9%的网友表示“感触不深”。




工匠精神应包括哪些内涵?“精益求精”这一选项投票高居榜首;剩下的依次是:严谨细致、技艺高超、耐心专注、爱岗敬业、不断创新、不断重复和其他。




有一门手艺对找工作来说重不重要?84%的网友表示“非常重要”;9%的网友表示“说不清楚”;7%的网友表示“不重要”。

培育工匠精神,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网友投票最多的是“社会形成风气”;剩下的依次是:制度进行保障、政府大力倡导、企业形成规范、职校加强教育、媒体加大宣传。




对于工匠精神,不少网友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网友“这世界就这样”表示:“我理解的工匠精神与工匠没什么直接关系,这是一个所有行业所有工种都应该有的精神——老师琢磨好每一堂课、‘码农’码好每一条代码、服务人员做好服务、甚至学生做好每一道题……工匠精神是一种适用于全民的精神。”




不少网友都认为工业强国,培育工匠精神很重要。但具体到实施中,职业院校该怎样培育工匠精神?网友投票最多的选项是“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其次是“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和“落实到校企合作中”;再次是“加强思政课教育”;也有一部分网友选择“其他”。




企业又该如何培育员工的工匠精神?网友选择最多的是“给技能人才良好的薪资待遇”;剩下的依次是: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文化、让技能人才有良好的晋升通道、关心技能人才的生活、举办各类技能大赛、加强对职工的培训。




提高工人待遇成为不少网友共同的呼声。网友“心寒”表示:“高级技术值钱了,工资自然会高。”另外一位网友则表示:“中国要提倡工匠精神,要让广大工人阶级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就必须提高工人的工资及福利待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14:48:49 | 查看全部
2016,培育工匠精神这一年





5月11日,在天津举行的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就业洽谈会上,有企业开出万元月薪招揽技能高手。无独有偶,11月,在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2017届毕业生校园供需见面会上,一些企业给出10万元年薪争抢物流人才。




曾被认为“低人一等”的职校生,如今愈发成为市场的“香饽饽”。今年2月,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报告中提到,我国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9年超过95%,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连续3年超过90%。




回顾即将过去的2016年,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职业教育与助力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都在发生着与职校生就业率走高相一致的变化。





职业教育,“半壁江山”





2015年,该校计划招生1100人,实际招生1200多人;

2016年,计划招生1600人,实际招生1900多人。




因为高就业率和良好的就业前景,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生的热捧。




湖南商业技术学院并非个例。据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的统计数据,今年,该校除单招、技能高考,在湖北录取普通文理考生3350人,超过本科线的就有2939人,占到88%。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意识到,上职校不是升学失败的无奈退路,而是出于自身特点的主动选择。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陈锋,就是其中之一。今年高考,他考了521分,超过湖北理科一本线9分。“我的专业是武职的王牌专业,我觉得高职高专也挺好的。”陈锋说,与其为了一个本科文凭去学一些竞争力不强的专业,不如在高职选择有特色的专业,踏踏实实学本事。




学好本事,就会有好出路。职校不仅就业率连年居高不下,就业质量也在稳步提升。2015年,中职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达77.6%、满意度达84.1%。据麦可思发布的《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高职毕业生月收入连续5年增长。以2012届为例,毕业半年时月收入为2731元,毕业三年为5020元,增长83.8%,增速明显高于城镇在岗职工平均水平。




招生爆满,就业向好,这两个现象的背后是职业教育占据教育的半壁江山。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15万所,当年招生604.22万人、在校生1674.21万人。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1341所,招生数348万,毕业生数322万,在校生数1048万,占到高等教育的41.2%,全年为社会提供技术培训超过2000万人次。




不仅如此,职业教育在保障教育公平、服务社会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能顶半边天”的作用:在我国,每年平均有280万个家庭通过高职实现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230多万技术技能人才;据测算,2013届高职自主创业毕业生创造了92.3万个就业岗位,2015届高职毕业生规模、自主创业比例均有所增加,拉动就业的作用可能会更为明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14:49:13 | 查看全部
职教改革,步伐不停





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当周明亮一丝不苟地完成从机械装备、电器连接、参数设置到调试编程等一系列任务时,这位来自河南高职的男生脸上流露的专注和严谨,让人们看到当下社会热议的工匠精神已在年轻一代身上落地生根。




职业教育,或许无法直接教出大国工匠,但它是把工匠的技艺和精神传承给每个学生的“主战场”。而工匠精神传承最后的落脚点是教育质量。在过去一年,朝着“更加突出的位置”,职教质量不断提升,职教改革的步伐始终不停。




为了让学生更加符合社会需求,职业教育积极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进行对接。以高职为例,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介绍,2015年修订的高职专业目录中共有748个专业,其中一、二、三产相关专业数比例为6.8:39.4:53.8,与当前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基本吻合。2016年,教育部又增补了电子竞技、机场电工技术等13个高职专业,以适应新兴产业发展。




为了推进学生实习实践,职业教育集团办学快速推进,目前全国已建成1000多个职教集团,覆盖60%以上的职业学校、近3万家企业;全面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国家部署165家单位探索“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培养模式;研究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启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印发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破解阻碍校企合作的藩篱。




为了让学生学到真正的技能,国家建立职业学校质量报告制度、中职就业报告制度、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制订《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施规划(2016-2020年)》,实施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计划,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家出台《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提出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机会;每年举办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技能人才,迎来春天





“当工人没什么不好啊。”在江苏太仓的一家德资企业里,被问及为何选择当工人时,17岁的陈秀雯说,她从小动手能力就强,尽管初中毕业考上了高中,但想早点学技术,就读了太仓中专。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技术工人收入水平普遍较低,职业生涯发展空间有限,工作苦、脏、累等因素的存在,一些家长教育孩子时就会说,“好好读书,以后念不好书,就让你去当工人”。如今,越来越多像陈秀雯一样的年轻人主动选择当工人。这个变化的背后,是工人的“收入很体面、上升有奔头”,是“工人的春天来了”。




“技能人才是企业的宝。”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要给予技能人才更高的待遇、更好的培训和更完善的成长通道: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的首席技能专家年薪高达40万元;在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工人不仅可以通过技能职称晋升,还可以参加各种技能竞赛拿奖当“大师”……




此外,企业还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从源头为自己培养技能人才。据麦可思今年发布的《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年度报告》显示,超过85%的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增强了优秀兼职教师的供给;超过70%的企业在高职院校发展中有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发放学生实习津贴和师傅带教津贴等。




不仅是企业,各地政府部门对技能人才的重视程度也都显著提高:黑龙江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内蒙古支持用人单位按规定为高技能人才建立补充养老和补充医疗保险……




今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对改革人才评价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建立突破身份、学历、资历限制,让技能人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获得科学评价并得到合理使用的制度。这意味着,我国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制度进一步健全,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不断完善。




在各项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的作用下,高技能人才的能量正在被释放。截至2015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达1.65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501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27.3%。可以说,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的当下,在对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面前,职业教育正在昂首向前,技能人才正在迎来春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7 07:52:52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
董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