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目前,我国颁布的法定职业病分10类共115种。其中尘肺13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中毒56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等。
30余个行业面临职业病危害、累计报告病例逾80万、导致经济损失达数千亿元……职业病防治面临严峻形势。我国应如何破解职业病困扰,兜底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科学防治,规划先行。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部署做好“十三五”时期职业病防治工作,进一步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规划》指出,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强化政府监管职责,督促用人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提升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鼓励全社会广泛参与,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奠定重要基础。
“这是‘十三五’时期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的重大举措,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所长苏旭说。
每年新增职业病病例近3万
职业病防治工作事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依然严重,与此同时,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断出现,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新挑战。
具体来讲,一是职业病危害依然严重。全国每年新报告职业病病例近3万例,分布在煤炭、化工、有色金属、轻工等不同行业,涉及企业数量多;二是用人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法治意识不强,对改善作业环境、提供防护用品、组织职业健康检查投入不足,农民工、劳务派遣人员等的职业病防护得不到有效保障;三是职业卫生监管和职业病防治服务能力不足。部分地区基层监管力量和防治工作基础薄弱,对危害信息掌握不全,对重点职业病及职业相关危害因素监测能力不足;四是新的职业病危害问题不容忽视。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断出现,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新挑战。
鉴于此,《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依法防治、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的原则,到2020年,建立健全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格局。并且从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健全职业病防治体系、提高职业病监测能力和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4个方面提出了系列具体量化指标。
2020年劳动者工伤保险覆盖率超80%
当前,劳动者因工致残甚至丧命的事件层出不穷,境遇之惨令人唏嘘。对此《规划》指出,劳动者依法应参加工伤保险覆盖率达到80%以上,逐步实现工伤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社会慈善、商业保险等有效衔接,切实减轻职业病病人负担。
来源:科技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