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历史认知从孩子抓起
记者:您认为在中小学教材当中,全面确定十四年抗战的概念对于民众认识抗战历史,有着怎么样的意义?
金一南教授:我们说这回之所以由教育部所颁发的,而且教育部颁发首先是要求中小学的地方教材,将八年教材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是从教材开始,我觉得这个意义重大。
我们开始不是首先从纪念馆开始,不是首先从报纸社论这些开始,首先从教材开始,可见教材对一个国家、民族的影响,因为任何国家民族希望都在未来,都在年轻人,那么从教材开始。我们的新一代、我们的后一代要充分地、完整地、清晰地认识到中国的历史,认识到这部历史,才更加有可能地建立这种所谓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如果没有对这些历史全面的了解,我们从这个角度看,很难说能够完整地、准确地建立。
当然从一个更宏大的角度上看,教材的重要不仅是抗战的问题,在我们海峡,对岸的搞台独的,他们首先修改教材。日本国内否定二战,否定日本所进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也好,侵华战争也好,对东南亚的侵略也好,首先修改的是教材,要把教材改过来。
那么我们今天在港独那些也能看出来,他们对大陆和香港的学者共同编纂的那套通史教材的抵触,为什么呢?他们认为那套教材里讲了国歌、国旗、国徽、宪法,他们认为是洗脑,他们就坚决的抵触。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以看到教材的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教育部要求各个中小学改教材,首先从中小学的教材开始,从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更加完整地、更加准确地描述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抗日战争,这是它一个重大意义。
首先我们给年轻人,首先给我们的下一代建立这样一个印象,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所以说从这个角度上讲,首先改的不是纪念馆的解说或者标语口号,首先改的是教材,这也说明了一个教材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建立这种基础的国家观念,建立基础的历史观念,建立基础的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这样一个过程的观念至关重要,所以说我觉得这回是教育部颁发的,首先从教材改起,由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更加准确地描述中国人民所进行的艰苦卓绝地抗日战争。
当然所改过来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认知的问题,更是一个从心里来说,从一个更宏大的意义来说,它实际上是一个民族心底的对我们共同的尊严,对我们共同的利益,对我们共同的目标的一种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