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43|回复: 3

离开了现场就无法接地气

发表于 2017-1-17 15:51: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他是一名工人,也是合肥工大工业培训中心的兼职教师和矿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客座教授。
  他工作30年,革新项目200多个,其中13项获国家专利,一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两项刷新全国纪录,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8650多万元。
  安徽淮北矿业集团朔里矿业公司高级技师杨杰,在煤海一线不断创新,成为国家产业工人、高技能工人的杰出代表。
  劳模,本是初中生
  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高技能人才十大楷模、全国知识型职工标兵和自学成才标兵,拥有辉煌成就的杨杰,起点却是个对煤矿机电一窍不通的初中生。
  1984年,初中毕业的杨杰从乡下老家“接班”进矿,当上了一名副井绞车司机。他买来高中课本、专业书籍,在短时间内记下了数百个电子元件符号和电路图,积累了3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业务水平大幅提高。
  1987年,朔里矿业公司所在的淮北市举办“百业十行”大比武,杨杰一举夺得绞车工种第一名,1990年在淮北矿业第二届技术比武中获得该工种冠军,同年在全国第一届青年职工技术大比武中获得第六名。由此,杨杰的创新之旅扬帆起航,他由一名普通工人迅速成长为一名矿井维修电工高级技师,成为安徽省唯一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及“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的职工。
  创新,就在岗位上
  对于煤矿而言,机电工作是保障出煤的咽喉。2002年,杨杰所在的矿井安装了一套高压变频提升电控系统后,变频器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技术人员咨询厂家后得知,传统的安装方法不能满足新设备需求。
  针对这个问题,杨杰设计出一套新的连接装置,解决了电机在转动过程中轴向窜动及动态响应慢的问题,避免了对轴编码器的损伤,同时容易拆装、方便维修,彻底解决了变频器工作状态不稳定的现象,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98万元,这项创新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
  2013年,杨杰领头研制的煤矿风井“DNZJGS-01型多功能智能静压供水控制装置”,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实现设备自动化控制,直接减少4个人用工,装置成本却不足1000元。在集团公司推广应用后,每年可节省300万元费用支出。
  点化,大家长技能
  “你能不能像武侠小说中的大侠那样,把绝活一下子就传给我,让我功力大长。”——在国内首个以工人名字命名的、培训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技能的PLC实训工作室“杨杰讲堂”上,一位学员的玩笑话,成为杨杰的追求。
  他把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精心提炼编写了《提升机常见故障100例》《提升司机50问》等书籍,印发给工友学习。为了更好地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杨杰还自主研发了矿用可编程控制器实训操控平台。多年来,经他培训过的职工达3000多人,催生了大批业务技术骨干,50多人次在各种技能比赛中摘金夺银。
  “我是搞技术的,离开了生产现场和培训教学就无法接地气。”杨杰没有止戈散马,而是继续在煤海一线辛勤忙碌着。来源:光明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4 07:07:40 | 查看全部
感谢张老师分享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6 19:37:47 | 查看全部
感谢屈老师的大力支持,问候老师健康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6 19:37:55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