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7|回复: 1

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发表于 2017-1-17 16:28: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网北京1月16日电(孙竞)“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暨心悦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挂牌仪式”近日在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6-16”周岁是人生中心理发展、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均在此阶段奠定基础,加强这一阶段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令人堪忧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主题发言中表示,由于农村学龄人口的减少及大规模撤点并校,乡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安全、心智及心理健康都令人担忧。
他认为,解决目前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关键在于给予他们正常的生活环境和多样化的文体活动。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党委书记乔志宏介绍说,根据研究显示,全国15%-20%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留守儿童的情况更为严重和特殊。这一群体的焦虑感、抑郁感、孤独感、自责感均处于比非留守儿童更高的水平,其攻击行为、违纪行为、品行问题也更为多发。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客座教授、心理学博士杨青认为,当今青少年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有焦虑、恐惧、抑郁、孤独等等,他们的心理健康亟待关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亟待科学施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施建农认为,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现象,针对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等问题,应采取差异化教育的策略,根据其具体特点给予引导。
心理健康问题容易引发青少年的一系列偏差行为,近期备受关注的校园欺凌事件就是这些偏差行为的体现。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副研究员、心理学博士张兴利在研讨会上做了题为《青少年偏差行为及预防》的主题发言,她指出,针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应该基于现有数据和研究,建立系统干预方案。目前,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已在陕西、四川、云南等地建立示范点。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蒋建荣指出,应加强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多地将信任、乐观、希望、幸福感这些正念传递给孩子,对他们进行正念的启发。
研讨会最后举行了“心悦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挂牌仪式。该中心由北京丰盛公益基金会发起成立并全额资助。据悉,基金会品牌项目“心悦行动”2016年已在河北滦平县、云南宁洱县和新疆阿勒泰北屯市开始实施,共支出善款195.77万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30 13:36:44 | 查看全部
春节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