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30|回复: 1

人民日报经济时评:挤掉假数据 群众真点赞

发表于 2017-1-18 18:17:0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经济数据造假影响人民福祉,影响中央判断,影响干部作风,贻害无穷。辽宁此次下大力气挤掉数据水分,有利于从根本上夯实东北振兴的根基

  据媒体报道,在17日的辽宁省人大会议上,辽宁省长陈求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直言不讳:“我们顶着面子上难看的压力,认真地挤压水分,2015年夯实了财政收入数据,2016年以来努力夯实其他经济数据。”
  据悉,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累计虚增财政收入约占同期财政收入的近20%。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2015年辽宁经济数据出现了“用数学模型难以解释的现象——断崖式下滑”。除了确实有经济因素外,大力挤掉前几年的造假水分、坐实经济数据看来是主因。
  经济数据造假危害不小。往小了说,影响个人福祉,从大处看,影响中央的相关判断、决策。注水后,一个地区财政兜里的钱,从数字上看鼓了起来,势必会影响到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分税制体制下,财政收入造假,吹牛也要纳税,无形中也降低了市县政府的可用财力和民生保障能力,一些民生问题解决不了,也只能是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经济数据造假,更严重的是影响一个地区的干部作风。造假成风后,实事求是者往往顶着巨大的压力,而造假忽悠者往往被视为能人而得到升迁,形成官场上的逆淘汰。大范围的数据造假,还容易透支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一些干部为了眼前数字、短期政绩,涸泽而渔、伐山取木,甚至拿着财政的钱巨额补贴企业,只为自己任上数字好看。一个人升迁,一个地区几年翻不了身。
  因此,辽宁干部群众对经济数据注水深恶痛绝。此次辽宁下大力气挤掉数据水分,不求虚数、实事求是,受到很多代表点赞。宁要难看的数字,不要加水的政绩。辽宁坚决把财政收入等指标坐实,有利于从根本上夯实东北振兴的根基。
  从更长远来看,必须运用好法律法规,建立防范数据造假的长效机制,对一个地区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进行严格评估审核,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对于那些敢于经济数据造假的人,必须从重追究责任,让造假者付出沉重代价。

  《 人民日报 》( 2017年01月18日 10 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3 06:58:44 | 查看全部
年过得好吧!
准备上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