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26|回复: 3

中国航发东安飞发附齿轮车间制齿工于金宝:我的“零件”我的情

发表于 2017-1-18 18:35: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于金宝是中国航发东安飞发附齿轮车间的一名制齿工,从事齿轮磨削工作20余年,同事们都亲切的称呼他“大宝子”。“大宝子”是车间航空精密齿轮加工的“宝”,是东安的“宝”,也是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宝”。参加工作20余年来,他与各种机器零件、夹具设备建立起与众不同的“感情”。
  “大宝子”有些内向,不爱言语,却跟车间的每一台型号各异的磨齿机有着“说不完的话”,对齿轮的磨削加工有着丰富的经验。除了调试机床和加工零件,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绘制工装图、与工艺人员一起设计通用的工装,实现了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磨齿设备之间的工、夹具互换,他的工作为生产节省了大量的工、夹具制造成本,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加工效率。
  多年来,尽管很多零件的加工方法、磨削参数他都了如指掌,但是,每当他拿起零件时,依旧认真又小心,用他的话说,“每一个零件都既熟悉又陌生,像‘初恋’一样,怎么能不认真对待呢?”这就是“大宝子”的“初恋情结”。
  2016年年初,车间的科研生产任务量迅速增长,大量产品的加工周期十分紧张。为了缩短成型磨的加工时间,于金宝主动联系工艺人员和设备厂家代理研讨提高设备利用率的途径,使粗加工阶段的砂轮切削性得到了有效提高,同时又提高了精加工阶段的加工精度和零件的加工效率,保证了产品的顺利下转,为产品的交付争取了时间。
  于金宝还提出了采用CBN砂轮代替可修整砂轮进行加工的想法,加工过程中无需修整,零件的一致性好,不易烧伤,并能提高磨削进刀量,使产品的加工效率提高了30%以上,解决了车间磨齿加工设备紧张的难题,为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没有接触过的设备,于金宝也总是潜心学习。车间曾先后从瑞士与德国引进加工设备,由于当时并不具备机床翻译,所有的操作界面又都是英文界面,有时还有德文,一时间,没有人会用新的设备。那时,车间的科研生产任务紧张,为了使设备迅速投入使用,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于金宝扛起重担,开始自学操作手册。对于只有中专文化水平的于金宝来说,操作手册如同天书一般,如何弥补知识上的差距,成了他日思夜想的难题。从那时起,每天吃中午饭的时候,大家总是能看到于金宝边吃饭边看操作手册,时不时还翻阅着字典。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于金宝已经能够熟练地操作国外引进的设备了。但他没有满足,在随后一年的时间内,他还进一步深入掌握了机床的操作指令。当外国专业人员来对设备进行例行维护的时候,看到了于金宝通过调解机床参数来改变磨削角度,从而保证鼓型齿的上下修缘,这种技术即使是对国外来说也是难以攻克的难关。对此,他们不禁竖起了大拇指,甚至提出一些问题请于金宝帮助来解决。
  参加工作的20余年间,于金宝先后培养了多名学员,每一位学员,他都认真教导,同时,根据学员年龄段的不同,合理安排大家的加班时间,但是他自己却每天都在车间坚守。即使是过年,往往大年初三,他就回到工作岗位上。用他的话说:“这叫初三回门,常回家看看。”
  这就是于金宝,一名将零件当做“初恋”,与零件“深情相伴”的现代工人。
来源: 中工网——《黑龙江工人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4 06:54:32 | 查看全部
感谢张老师分享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6 19:41:06 | 查看全部
感谢屈老师的大力支持,问候老师健康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6 19:41:14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