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3|回复: 2

“非常规”团队建设活动走红职场

发表于 2017-1-19 08:24:4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年终已至,组织一场欢乐的TeamBuilding(团队建设)是不少企业的保留菜单。时下,相比于聚餐、唱歌、年会这些“老三样”,一些“不按套路出牌”的团队建设新招正受到年轻职场人的热捧。与此同时,花样翻新的团队建设在一些企业中也趋于常态。
  丰富“Bui”文化成招聘亮点
  “一个有趣、有爱、充满活力的团队,邀你每年一次集体出境游,每季度一次大party,再加不定时小party!”在一家招聘网站上,某创业公司挂出的招聘信息中出现这样的描述。  从事猎头工作多年的Seven认为,企业主动展示丰富且具有新意的团队建设活动,在吸引人才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在以青年员工为主力的企业中,好的团队建设设计能有效增加工作乐趣,同时增强员工对团队和企业的认同感,从而达到稳定人才队伍的效果。
  这一点也得到IT行业从业者杨欣的认同:“在外界眼里,做我们这个工作的好像除了加班还是加班,但其实我们的‘Bui’(TeamBuilding)相当给力,像团队旅行、聚餐、打球赛这些都是必须的,费用是一部分AA,一部分由老板和近期升职加薪的团队成员自愿贡献,公司每季度也会按人数给每个团队划拨专门的活动费用。平均下来,每个月至少有一场团队活动。比较受欢迎的小活动是密室逃生,因为大家都是理工科出身,享受互相‘智商碾压’的乐趣。还有真人CS也不错,既考验策略和默契又能在户外释放天性。大家平常都玩在一起,工作上的沟通合作当然更没问题。”
  多样活动打败“节后综合征”
  对于许多职场人来说,每周一和节后第一天都是令人焦虑的时间,而这种焦虑也被称之为“节后综合征”。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亲身体会,当了6年上班族的小吴成为一家工作室的创始人后,希望把开工第一天变成“令人期待的日子”。
  “我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玩。一般公司里的TeamBuilding都是在节日前进行,我们就反其道而行,把每周一和节后开工第一天作为活动时间。因为目前工作室里人员还不多,而且大家年龄也都相近,组织活动就灵活很多,比如每周一的午餐,基本是我们固定的‘拔草’时间,就是大家平常发现什么好吃的餐厅就发到群里,等周一集体去尝鲜。节后的话,只要任务不是非常紧张,我们会专门拿出半天时间用来玩联机游戏、桌游这些,气氛很快就热闹起来。这样一来,本来是比较讨厌的开工日,反而会变得让大家有一点期待,不至于在工作时无精打采。”
  2017年元旦假期后的活动,小吴也早有计划———开工日的上午,大家一起去上一次手工陶艺课,以后还可以把做出来的成果摆在办公室里当装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9 08:25:16 | 查看全部
业内人:团队建设有助优化工作方式
  从在办公室里就地取材的“转椅竞速大赛”、“纸飞机大战”、电子竞技,到精心筹备的集体旅行、跨界联谊会等,兼具娱乐性和增进交流、合作作用的团队建设活动越来越打破常规。不过,参加团队建设活动也并不总是只有轻松愉快。
  这段时间,从事网站美工设计工作的小许就感到有一些压力。因为按照惯例,每个月的月初公司会给当月生日的员工过一个集体生日,为了活跃气氛,这个活动还增加另外一项内容:技能分享。“顾名思义,就是在当月过生日的员工中选出一两位,和大家分享一项自己的技能。其实对技能的要求也没那么严格,以前分享过的就有徒手倒立、吹口哨、近景魔术这些有趣的小技能,还有少数民族的同事教大家一些简单的本民族语言,挺好玩的。当然也有人分享与工作有关的技能点,因为比较能得到老板的认可,选择这类的也比较多。现在马上要轮到我做分享了,但想来想去也没什么好点子,怕技能太弱大家没兴趣,那就很尴尬了。”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当下职场环境中,团队建设不再只是简单的唱歌、吃饭、聚会,而是TeamLeader向团队成员确立工作目标和任务。培养团队成员的能力,优化有效的工作方式,最终形成团队特定的工作风格甚至文化。
来源:中工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9 08:25:2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