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在积极践行市场化改革,并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2015年8月11日,中国完善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加大了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2016年10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董会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正式生效。人民币正在朝由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改革方向稳步前进。
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秩序的补充、完善和改革。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贫富不均”现象和全球治理中出现的两极分裂和对立现象,中国采取的措施是,积极帮助新兴国家抱团取暖,并搭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畅通桥梁,使大家能够合作共赢。建立南南对话机制、金砖对话机制、G20扩大合作机制等,成为发展中国家踊跃参与到国际秩序建设、改革中来的有益机制。
当此时代,使用“短平快”的方式来挽救经济、政治弱势的国家越来越多,但越是如此,就越是会在中长期加速经济、政治的衰退。当全球真的从贸易自由主义转向贸易保护主义,从国家开放主义转向国家孤立主义,从国际合作主义转向狭隘民族主义,也许某些国家能够在短期内看到就业岗位增加带来的民众欢呼,但却会在中长期发展中丢失市场,加重全球性失衡。
中国深刻认识到,当前国际秩序的危机,是结构性危机。从内部说,本轮经济危机的实质,是各国经济结构性扭曲造成的。近年来,发达国家因经济疲弱丧失全球治理的绝对控制权,全球走向了多极化,但发展中国家又无力深度参与全球共治,导致了碎片化,全球治理走向分崩离析的局面。“领导力”在此时别有深长意味。中国强调的是不搞狭隘政治,而是在世界格局新变迁中坚持作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看到的“领导力”,不是寻求去“领导”,而是建设一种发自内心的、处变不惊的、柔中带刚的“力”。
(作者系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