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山西省吉县石油公司 温芙英
每到腊月,年味越来越浓,劳动人民用他们灵巧的双手,沿袭着古老的习俗,都在为迎接新年做准备。
记得每年母亲都要做两种“果子”,一种就称作“果子”,它分为甜和咸两种,先往半盆面粉里打两三颗鸡蛋,把热好的油直接泼在面上,用糖水或盐水,和一块硬面,卧上一会,后擀成比平时吃的面厚点就行,切成三寸多宽的条形,每个条形又对折,把对折后的面片,大约每半公分切一刀,切时要注意,对折后的两边都不能切透,留边有一公分左右,每切六七下,切透一次,就是一把“果子”的料。
备好料后,又有两种做法,一种把留边的一角错位摁在一起,左手五指并拢,围成一个半圆,把料中的一股一股又错位分开,并在案上整理成一个半圆状,就做成了一把“果子”;另一种是将留边全部重合在一起,如环状,右手在每个折子处使劲一摁,形成一个小尖,左边放一下,右边放一下,中间放一下,这样做出的 “果子”,如盛开的菊花,层层叠叠,又如一棵树冠,造型美丽。
另一种叫“搓果”,将卧好的软面分成小块来,在面团中间戳开一个口子,面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形,两手均匀用力搓着圆边,直到搓得细细的,由于在案板、面团、手上都抹了油,搓成的细边一段段堆放在案板上,它们是粘不住的,当收起来时,左手四指并拢,挽起一段套上去,这一段大约有一尺左右,接着一段一段往上套,就是一把“搓果”,它炸起来要求的标准高些,先用筷子挑起一端,将另一端放进锅里炸上一会后,才全部放进油锅,这样炸出来的“搓果”,环环相扣,蓬松可口。
年糕是年食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吃起来香脆美味,寓意是“步步登高”。先把蒸出的软窝窝抄出三四个,放进面盆里,用小铲子将中间划开几道口子,倒点面糊,又用手蘸一下面糊,对凑着把它们揉光滑,为什么要用“对凑”一词呢?因为蒸出的软窝头又粘又烧,即使母亲用面糊降温,可口中依然发出“咝咝”声,尽管不好做,可一种淡淡的喜悦还悄藏眉梢,眸底闪着一抹隐忍的笑意。
母亲把揉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擀成三寸来宽,把红枣撕成小块,一块一块垫进去,又趁热像叠被子一样卷起来,就是一根糕条子,做好的糕条子要放在院里冻上几个小时,后切成一片片来,油炸时千万要小心,需从不同方位下锅,尽管它们冻硬了,可一旦加热,依然容易粘在一起。看到粘在一起的糕片,母亲说,多像好朋友粘在一起,不舍得分离。
每到做年食时,村里的邻居们,都互相帮忙,她们边闲扯边制作,小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做完后,母亲不但拿出来,让大家品尝,而且还要给每人装上一小袋,说只有分享,年味才更浓。
如今,越是接近年底,我就越加怀念儿时的年味,那美味如春烟,萦绕在心间,使人倍感温暖和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