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5|回复: 5

劳模创新,企业应提供便利

发表于 2017-1-23 06:14:3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读报,春节前夕,江苏、南京等各级工会忙着走访慰问劳模等群体。对劳模,笔者想谈些个人观点。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并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推动企业走出困境、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人们眼里,劳模都是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典范,似乎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交集。可如今,劳模这棵“常青树”嫁接上“创新”一词,“劳模创新工作室”不断涌现,成为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每个时代都需要劳模,当今社会更需要弘扬劳模精神。劳模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职业精神、工作创新精神、高尚品德,其社会价值远远超过了成绩的本身。正如我们常说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疑,一个劳模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劳模就能影响周围一群人。
“双创”要靠竞赛引领,企业为劳模创新建起工作室,体现的是对劳模创新创造精神的崇尚,激发的是包括劳模在内的广大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和创造活力;对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重视和投入,就是一种鲜明的导向和激励。因此,企业要为劳模创新工作室提供更多的政策和条件,让其成为引领职工投身“劳动”竞赛活动的一面旗帜。
劳模创新工作室,不仅仅是为劳模提供的一个工作平台,更是一个由劳模带动职工钻研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地。在劳模的带动下,职工可以通过观察、思考、提问、求证,接触创新、习惯创新、实践创新,从而掌握更多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升自身创新素质和能力,成为企业创新最基础、最活跃的力量。
劳模创新工作室,当然最好由劳模来担纲领衔,可劳模并非都是企业中身怀绝技绝活的大师、技术骨干,只要他们能够带领有创新热情的普通职工,共同把平时工作中迸发的创新火花,解决实际问题的小创造、微创新,综合、集成、叠加、提升,则足以收获更多的创新硕果。

[/table]南京高校科研机构在国内也是数得上数的,最需要的就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劳动生产力。劳模创新工作室来自基层、立足一线,离生产实践最近,最了解设备的瓶颈、技术的短板和岗位的需求,最知道解决问题的症结和关键所在。哪些科技成果最实用、最能转化为生产力,需要的就是像“劳模创新工作室”这样搭建起来的平台,加以资金和政策扶持,使其在本企业、本产业、本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南京 于长彬
编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近几年各地企业纷纷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契合了创业、创新的时代背景。创新并非易事。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需要劳模们的助力,他们在工作中发现技术的“短板”“瓶颈”,及时与科研人员、部门互动,让科技成果符合生产实际需求。企业可在这方面给予更多政策支持。来信中提到的部分观点,值得相关方面参考。
[align=justify][table=100%,#ffffff] 本文来源:现代快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3 06:34:35 | 查看全部
     感谢建军老师的精彩分享,问好老师周一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3 15:59:03 | 查看全部

回 楼主(幸福海边) 的帖子

感谢李老师的精彩分享! 老师辛苦了!   问好!周一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 19:22:36 | 查看全部

回 1楼(zzczzc) 的帖子

感谢忠财老师支持,老师回帖辛苦了,新的一周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 19:22:45 | 查看全部

回 2楼(羊君) 的帖子

感谢赵老师支持,老师回帖辛苦了,新的一周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 19:22:57 | 查看全部
金鸡报春.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