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型。对于老一辈人来说,年轻时条件有限,学习是很“奢侈”的事。“一些老人求知欲强,喜欢学习新东西,愿意了解新事物,这非常好。”熊必俊说,国外的研究发现,有好奇心的老人更长寿。学习能延缓智力衰退,还能创造更多兴趣爱好,帮老人加强人际交往,增强幸福感和价值感。退休后有了大把时间,老人不妨有计划地学习电脑、摄影、书法、绘画等比较复杂且需要动脑子的技能,也可参加老年大学。好强的老人要避免攀比,能学到知识就好,没必要追求比他人学得更多、更好。
依赖子女型。许多老人跟子女难舍难分,要么同住,帮着带娃、做家务,要么时不时去子女家“视察”。熊必俊指出,许多长寿老人都与子女共同生活,晚辈恪尽儿孙本分,悉心照料老人,老人也尽力辅助儿孙。不过,从心理学角度看,父母和子女要学会“分离”,保持适度的距离。如果用“亲情脐带”始终捆绑到一起,老人还经常有意无意干涉子女的婚姻生活,就很容易出现家庭矛盾。
内向好静型。有些人生性好静,不爱与人过多接触,就希望退休后能清清静静安享晚年。李娟说,喜欢安静不等于离群索居,无所事事。活着,绝不仅仅是寿命的一个数字,而是你活的质量。如果觉得带孩子、养宠物等“闹腾”,不妨在家种花养草,或学习书法、烹饪等,看看大自然的样子,感受季节的变化,聆听艺术的召唤。长时间居家生活,很容易作息混乱,电视一看就是一天,饭也凑合“糊弄”。建议好静的老人列出生活作息表,把起床、睡觉、三餐、锻炼、读书、散步等都包含进去,精确到几点几分,并严格执行,才能把清净日子过得充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