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7|回复: 2

《读者》电子书下载总第91期-Number : 454-----一有关出国二三事

发表于 2017-1-23 22:58:5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读者》电子书下载总第91期-Number : 454-----一有关出国二三事

Number : 454
Title :有关出国二三事
Author :林斤澜
Issue : 总第 91期
Provenance :青春
Date :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建国之初,老舍先生出访苏联归来,在霞公府北京文联小礼堂作报告。那是个星期天,听众满座,那时候听报告是“进步”,是“靠拢”。若是现在,不少报告要靠放个参考片来招人了。
  我当时年不满30,看见听众中有久居国外的学者,还有携着外籍夫人来的,颇为不解。
  沈从文先生常自称乡下人,他当时的境遇十分不好,也坦然而来,只是不和人招呼,在讲台正前方五六排地方,默然而坐。
  老舍先生一开讲,沈先生就摸出一本软面笔记本,因近视,把笔记本卷着托在胸前,低头,右手的水笔竖直,那是拿惯了毛笔的手势……我心想:记下这些做什么?
  沈先生直行书写,目不旁观,无停顿。我不禁怦怦:他这是真干哪!
  沈先生这样托本书写,必须直腰,低头,两肘悬空。我不觉戚戚:何苦来,沈先生,何苦来。
  报告完毕,听众外涌,老舍先生好嗓子,低沉又传远,叫道:
  “从文,一块儿走。”
  沈先生在人流中回身,但站不住脚,也不想站住,说了声什么,微细听不清。只是笑客——不好形容,那就是想起他常自称的乡下人。
  二
  前辈作家赵树理访问了苏联,或是东欧,那时候没有派作家去西方的。
  有天在北京文联机关内部作报告。说了人家那里怎么好之后,笑道,不过他是不愿意在那里多住。赵树理脸多皱折,一笑就牵动全局,笑一收起就分外严肃。说:“屋里屋外没地方吐痰。”
  说着说着,右手提上左袖口,给大家看一只手表,叹道:值3头毛驴的价。
  这些时候,有搞音乐的同志到他屋里去,他指着带回来的那些唱片(当时还没有录音带),叫拿走拿走,你们拿走,我不听,牛叫马叫。
  三
  八十年代初,天津有会,会间去看望前辈作家孙犁。
  谈到耳闻不久前,作家协会组织出国访问,孙犁谢绝了。这本来是“抢手”的事。
  孙犁说:我不会打领带。文革前,和李季一同出过国,天天早上,都是李季帮忙,我高他矮……说着,孙犁站起来,弯腰、伸脖。从弯度和“伸度”看来,诗人李季当是侏儒。这中间,孙老还背过右手,握空心拳,捶两下腰眼。
  我以为他的动作度数是不准确的,可以准确表达了不出国门之情。后来,大约是津门也不出了。
  再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6 06:18:25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
赵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6 22:03:51 | 查看全部
非常感谢屈联西老师并问好!同时感谢屈联西老师指导电子图书下载版块的帖子!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