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17年1月18日,为宣贯我国第一部品牌评价国家标准——《商业企业品牌评价与企业文化建设指南》,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在北京隆重举办中国企业品牌评价发布会暨第四届中国企业五星品牌论坛。为表彰在国家标准起草和执笔,以及在品牌理论研究中做出重要开创性贡献的三位研究人员,品牌评价国家标准归口单位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姜明为谭新政、朱则荣、杨谨蜚正式颁发“品牌总论研究系统理论开创者奖”和“品牌学系统奠基人成就奖”,这是我国首次为品牌理论研究颁发的特别奖项,表明我国品牌学系统学科的发展已经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具备国际领先的前沿地位。
发展出一种独有的系统理论,开创出一门学科,尤其是品牌学这样竞争性很强的热门顶尖学科是非常不易的,《品牌总论》(英文版)在美国和欧洲等国家的出版发行,将全球对品牌的认识与应用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也为新一轮品牌经济的竞争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与先进知识保障,会场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品牌学奠基人朱则荣,了解《品牌总论》背后不为人知的甘苦故事。
从甘苦中走来从实践中磨砺
朱则荣本名朱晓辉,出生于周公制礼作乐、订立典章制度的陕西岐山凤鸣镇,“凤鸣岐山”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典故,岐山这片沃土是华夏文明最为厚重的起源地,这里是炎帝神农生息、黄帝轩辕整兵南下中原、周室肇基、秦朝崛起之地,仓颉造字、岐伯论医、太公钓鱼、文王访贤、周公吐哺、穆公亡马、孝公求贤、暗渡陈仓等许多历史典故都发生在岐山脚下的这片土地上,《黄帝内经》、《周易》、《周礼》、《封神榜》、《推背图》等许多标榜千秋的重要典籍都诞生于此。
位于岐山的五丈原,则是诸葛亮北伐曹魏、屯兵用武、死而后已的古战场,《三国演义》中的“秋风五丈原”。从6岁至26岁的21年间,朱则荣成就于五丈原下,他后来说,那个时期他常常感慨地说“我的书房总是正对着五丈原,望着五丈原的一草一木,面壁五丈原,感悟着自己未来的人生”。岐山的人文涵养、自古以来尊贤重贤礼贤的人文传统,使他从少年起就立志——走出一条能够取得重要人生成就的坚定道路。
从18岁开始,朱则荣就奋力研读各种管理和经济类读物,9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经济建设初期,企业对管理的重视程度还很低,书店里出售的管理书籍也相当少,但他坚信,未来中国的经济要发展,管理学必然是重中之重。为此他用了九年的时间从各种有限的资料中寻找管理的真谛,并在汽车工厂的各种实践中摸索、思考什么才是管理。那个时期,他研究过的各种资料数以吨计,基本每个季度用废一支钢笔,记录所用的纸张,从最早使用各种表格的背面写写划划,到后来一百本一百本从印刷厂定制。
“我们出身于工匠”,朱则荣是从技工学校成长起来的,他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手巧的全能型技术工人,父亲的身影从少年起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迹,而他在学校学习的也是如何做一名钳工,在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中,他至今感怀当年的选择——钳工可以把美学与手工的技艺结合起来,让钢板变成艺术品,在仅有几丝的公差中让手和脑变得游刃有余,相当灵巧,而制造或工业的灵魂就来于这种将制品变成艺术的伟大过程。或许他的这种认识在当时看来是匪夷所思的一种见解,但许多年后当中国一夜之间兴起“工匠精神”的时候,中国人和中国的企业才开始反思制品和工匠本身存在的意义,朱则荣无疑作为那个时代的先行者,早已悟透了工匠精神的精髓实质所在。在学校中,他也遇到了几个很好的老师,这些老师后来有的担任了省委高级官员,许多后来出任过中国500强的集团办秘书科科长或高层,有的从事政策与战略研究。他至今非常感谢这些老师当年给予的指点,也很怀念那时的师生友情,这些老师们的视野与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对他的人生发展有更加明确的指引。
在参加工作的第一天,他遇到了人生中一位非常重要的老师——王建国,曾为陕西汽车集团董事张玉浦的秘书,生前最后任职为陕汽集团战略研究室主任。王老师后来常感慨地说,他和朱则荣两个人是从扫厕所开始的企业改革,这位具有雄才大略、才华超群的老师,不仅很早就让朱则荣担负起身兼党、政、工、团全能型基层干部的发展路线,也安排朱则荣从学习德国设备开始,先后参与了1997年7月1日中国进驻香港部队和1999年10月1日建国五十周年国庆阅兵式的越野战车制造任务,之后将朱则荣从车间一线工人岗位调到自己身边担任助理。这些实践,不仅让朱则荣将自己探索研究的管理学知识与工厂各种具体管理实践结合起来,也使他的许多所学所思能够应用到企业实际管理的方方面面。
坚持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转变发生在2000年,这一年,朱则荣平生第一次开始写论文,首批论文论述的是企业文化,这篇论文被选中送往中国机械工业部政研会交流,文中观点分两次被《经济日报》刊发,那个时候的他已经敏锐地提出——企业的持久发展必然来自于对客户重复性购买的价值发现,这一点和他后来提出的一个鸡蛋的价值,并不是企业今天卖一个鸡蛋只值几毛钱,而是鸡蛋背后所承载的一个家庭几口人的终生消费,品牌的价值并不是你拥有多少客户数量的规模,关键是你拥有多少个这样一生始终消费的品牌常客户,这个理论最后被定义为“品牌用户族群”,即品牌的使用者具有类似血统一样的亲缘承继关系。此外,他在当时就已经否定了企业文化作为“软科学”的认识,他指出未来企业文化必然走向硬科学,就企业战略的核心。
他的另一篇论文《劳动竞赛的因应分析》,被送往宝鸡市总工会获得论文评选第一名,然后被送往陕西省总工会,经由20多名教授评选,获得陕西省总工会群众经济论文竞赛二等奖。在这篇论文中,他发明出来了一种用于劳动竞赛分阶层提升活动效应的波浪型模型,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市场行动中使用的“海潮定律”和管理活动中使用的“波浪图”工具。就是从那个时刻开始,他发现自己拥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能够穿透各种现象,一眼看到事物背后所隐藏的本质和科学规律,这种特有的能力不仅是他多年以来进行各种大量研究之后最后升级出来的一种特质,或许也有天赋的存在,但肯定的好学、好思考,勤学苦练之后才能拥有的本领。
“理论来自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在朱则荣的经历中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2000年末他开始进入互联网业,属于国内最早一批的互联网研究者,和阿奇、王通、图王等许多第一代互联网弄潮者多有交集,友情持续至今。原易观集团副总裁、原360电子商务平台总经理韩啸后来总结:朱则荣是从“水泥+鼠标”时代走过来的,深信中国传统企业、互联网、电子商务之间的演变经历和发展关系,对于互联网+最有发言权,此后的2009、2011年朱则荣提出“互联网品牌”概念,2012年易观董事长于扬提出了互联网+概念。“互联网品牌”最终被正式命名为“品牌性能”并写入到《品牌总论》中,他深刻地指出未来全球企业品牌的发展,是基于多网互联结构基础上的品牌价值性能发现、创造与运用作为连接结构的,产品或服务的属性只是品牌性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品牌性能重新定义了未来品牌的运行结构和发展性持,这种超前性的理论设定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移动互联网营销或电子商务运行的方式与性质。

“我们国家品牌不强,主要是理论不强。”2017年1月18日,朱则荣在第四届中国五星品牌论坛上主讲《国际品牌分类法》时,开场就这样讲到。他认为,中国的品牌要走向世界,必须是理论先行,中国的品牌理论首先是领先的、先进,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我国历来注重理论指导实践,2015、2016年陆续中央和国务院出台的“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品牌强国”、“品牌引领供需结构转型”等重要文件,都始终明确将理论研究、品牌研究等放在开展一切实践工作的首要位置,而美国之所以强首先是强在理论成果的重要性和研究人员的学术地位,所以全世界的人都要把研究出来的知识首先交给美国进行运用应用。
习近平主席不止一次地将理论研究和智库作用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并指出:现在是最好的时期,是中国一定会出理论,而且一定出重要理论的时期。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理论自信决定了要开创出什么样的系统理论,企业用什么样的理论来发展品牌,文化自信与品牌契合度相当高,中国品牌要走向世界,必然是在世界打响中国品牌背后的中国文化、中国风格与中国精神,这是民族志气、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自信的深刻体现。
历时整整10年,《品牌总论》的研究在谭新政、朱则荣、杨谨蜚三位作者手中不停地进行交流,研究与系统提升,先后完成《中国品牌与企业文化研究报告》(中国商业联合会、品牌评价国家标准起草小组)、年度《中国品牌发展报告》(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人民大学)等300万字研究成果,并通过品牌评价国家标准起草制定、对数以千计的国内外品牌研究过程中、从对中央企业和A股上市公司等品牌系统的实践指导中的各种规律进行分析总结,谭新政、朱则荣、杨谨蜚三名作者从不同的专业领域开始品牌理论的探索,纵观世界品牌的历史发展,经过长期研究实践最终完成50万字的品牌学开创奠基之作《品牌总论》。
2017年月1月,随着《品牌总论》(英文版)在美国的正式出版发行,美欧学术界、大学和企业界可以从中看到品牌经济的蓬勃未来与企业品牌管理方面已经出现的重要变革。而《品牌总论》(中文版)已经先经作为品牌评价国家标准的宣贯教材,已应用于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中国国际人才开发中心联合主办的全国企业首席品牌官、品牌总监职业资质培训中,作为我国新一代品牌职业教育的重点内容。
学问来自于实践
《品牌总论》的研究与写作过程,既是我国从国家品牌整体理论上进行的重大突破,也是充分考虑全球未来品牌竞争所制定出的一系列超前的——具体战略远见和未来企业实际实践所需的品牌关键竞争力理论与技术。一系列新的方法如《国际品牌分类法》、
《品牌原理学》、《品牌病理学》、《品牌技术准备》、《品牌建设技术》、《品牌文化内涵》、《品牌形象升级》等大量章节都从深层次上建构起了未来品牌竞争所需要的核心原理、技术要点、实践指南,是企业品牌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方向、方式、方法。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人们常用这样的名言警句各自励志,但真正能做的人没有几个。朱则荣不仅读破万卷书,也走过了万里路,他从甘苦中走来,以做学问人所特有的“清苦”,22年来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北上南下,从西到东,再从东到西,或许你从他身上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司马迁为写《史记》、陆羽为写《茶经》、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或玄奘为求真经,所经历的重重艰难与险阻,所经历的痛苦磨难与辛酸,花费了人生最宝贵的20年左右,他们所追求是人生重大成就,并非一般成功,他们实践着生命的执着、刻苦与毅力。
西安、天水、北京、厦门、南京、徐州、郑州、银川、成都、宁波、上海、汕头、佳木斯等许许多多的城市都有他曾留下的身影,鸟巢、正大集团、五粮液、中铁二局集团、中联重科、五矿地产、新浪家居、凤凰读书、美团、科宝博洛尼、韩伊护肤、北京艾丽丝等许多千亿级、百亿级品牌背后都有他做出的贡献或给出的方向与指导,他也曾在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一虎一席谈》、北京电视台《财经五连发》、四川卫视新闻等许多电视节目上现身。美国《中华商报》、美国盖普洛、美国通用管理、日本《美日新闻》、新华社《中国名牌》、《参考消息》、团中央《中华儿女》、中华全国总工会《现代企业文化》、《企业家》杂志、阿尔多斯集团、数字福建、深圳市政府行政办公大厅等国外国内媒体、研究机构和政府网站多有采访、报道或转载有朱则荣的理论内容。
今天再去回顾《品牌总论》及其前期研究所走过的道路,可谓是甘苦自知,一言难尽,当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姜明正式颁发“品牌总论研究系统理论开创者奖”和“品牌学系统奠基人成就奖”时,朱则荣很感慨前半生所走到的道路,尽管远超常人所能经历的艰难,但他说,这是一种志业,人生要想取得成就,必须用辛劳与汗水来砥砺奋斗,要经历许多的不认可与不理解。正如那段“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去读万卷书,去走万里路,他用了22年,做到了。(李书美)
来源:搜狐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