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的文化语境中,弘扬个性,解放创造力,激发原创精神成为审美的主体。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标志性艺术,与其他艺术相比,它没有题材,没有模仿,没有描述,它就是汉字和由汉字所承载的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它本身的抽象性和传承性就框定了它在自己本体之内去表达丰蕴的内涵。在当代的书法创作中,流行书风、学院派书法、新古典主义、墨象书写、艺术书法等等,打着不同的标签,都是力图在传统与创新上各逞其能,但在各自的探索中都有一些偏向。被很多人看好的流行书风,最初一新耳目,将来自传统的奇崛生辣、生拙跳宕的书风推向极致化。他们追求碑帖结合的探索值得肯定,但面目的雷同,制作、形式过于严重,阻碍了他们更深入地发展。主题先行的学院派又过于讲究拼贴,色彩斑驳,剪辑出彩。学院派最为自豪的是对传统经典的瓦解与重构,对传统经典细节的精微把握,它的丰硕成果屡屡被“国”字展上的获奖和入展所证实。墨象书写则直接借鉴日本的少字数书写,似墨似字,已非书法。这些探索,应该让人能够理性地接受。就是那些走得非常极端的,也允许他们有一个空间。在改革开放近30年间,狂热的美术思潮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书法,墨象书写的确占领了一定位置,但书写者面目的渐渐趋同又让人少了刺激。所以在玩遍诸多形式后,还只能是回归传统。有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是,当今二王与北魏书风几乎占领了百分之八十的展厅地盘,但这样的“传统”已非过去的传统,它又有了一种新的包容性。新传统是这样形成的:将一种新奇的理念注入于传统,甚至将有些误读的感受融汇于传统的学习中,在今人笔下的传统就包容了新的理念。
我们的书法创作应该表现出一种和个人生命感受交融的内涵。因为书法表述的是根植于我们生命的文化,是凝固化的线条表达,是流动中的生命感受,是字体之中所渗出的个人学养。
书法的内涵是生命的本真,“是知识者必备的修养,是引导人们完善内心生活的手段,同时又是人们训练审美感觉、寄托审美理想的领域,此外它还是一种个体娱乐的形式,一种调节身心状态的手段”(邱振中语)。传统经典的多面性造就了书法不同的内涵,书法的内涵构成了不同的意义。书法作品中体现了作者个人的生命感受,才能让人体味到书外之道、书外之法、书外之人。
在物质生活相当丰富的今天,我们需要一批人沉寂下来,以书悟道,创造出我们这个时代所需求的能够表现精神内涵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