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网中国视窗讯 2016年,江苏省盱眙县文广新局以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务实创新,倾力推进,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三五”精彩开局。建成第三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荣获江苏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江苏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集体,淮安市目标考核先进单位、淮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淮安市法治文化基层行优秀组织单位,县目标考核、党建工作、龙虾节工作、中心工作等多项先进。
一是创则必成,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政府主导推进有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成立领导小组,与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签订责任状,明确乡镇(街道)、部门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县主要领导召开创建推进会,提出创则必成的要求,县分管领导带队深入一线,现场推动。乡镇(街道)和文化、体育、财政等部门通力协作,县效能101跟踪督办。县财政落实230余万元创建经费,乡村投入1000多万元提升基础设施。官滩非遗广场、河桥文化广场、古桑文化中心、维桥大桥居委会文体广场等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图书馆建成总分馆,基本实现通借通还。博物馆建成青少年活动体验区。文化馆建有室内功能室、室外活动场地,成为全县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管镇、桂五、马坝启动建设新站房,盱城、太和、明祖陵、天泉湖、鲍集调优站房。乡镇(街道)文化中心设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共享工程室、多功能室、培训室、室外文体活动场所。257个村居、社区有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共享工程点、室外文化活动阵地等,76个村居、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围绕 “八个一”标准推进提升,管镇崔岗村、马坝石桥村、明祖陵项魏村、桂五星星居委会等一批村居率先达标。全县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989平方米,县乡村三级文化场所常年免费对外开放。11月17日,专家在南京集中评审,11月26日,省验收组来盱现场抽查,顺利通过验收。
二是四季如歌,群众文化品牌特色明显提升
精心策划品味提升。新年音乐会、山地音乐节彰显风雅,龙虾节“都梁放歌”大型文体表演气势恢宏,“登高望远”大型综艺晚会明星璀璨,“盱眙之恋”大型龙虾宴晚会有滋有味,“元宵节民俗汇演”彰显一乡一特,“我要上春晚”大型选秀活动争相献艺,“农民自己的春晚”精彩纷呈……全年共举办各类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00余场次,受众超50万人次。
书香建设推进有效。图书馆新增图书10万册,农家书屋更新图书3万余册,共享工程点添置电脑等一批电子设备。开展周恩来读书节、世界读书日、机关干部读书月等系列活动,县领导荐书、机关干部带头走进图书馆,机关干部捐书3.2万册。县财政局被命名为全省首批书香机关,第二中学被命名为市级书香校园,盱城被命名为市级书香街道,古桑磨涧居委会被命名为书香村居。
文艺创作渐上水平。启动实施“都梁文华奖”激励机制。策划大型群众广场文化活动《都梁放歌》;剧团新创《林娘》,复排《花好月圆》等舞台剧,编排《楚风汉韵》、《都梁春雪》等优秀节目;文化馆小戏《王小二赶脚》获淮安市群文新作调演一等奖。尤为可喜的是民间文艺创作焕发活力,创作出一批文艺佳作。韩开春、张佐香、杨绵发等多篇文学作品获省级以上奖项;王坤、朱兴留、张爱萍等多项书画作品获市级以上奖项;《盱眙之恋》等多部微电影广泛传播;《我想去盱眙》等多首原创好歌,城乡传唱;县老年大学艺术团、戏剧票友协会等民间文艺团队编排出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文化交流影响广泛。县剧团赴浙江、上海巡演黄梅戏100多场次,以好人李银江为原型的《好大一个家》走进江苏卫视演播厅。盱眙出土玉器参展“江苏·博物馆玉器精品联展”,大云山出土文物和埃及古代文物联袂《法老•王》主题展览。同乐江苏•国际爵士音乐节走进盱眙。著名书法家、省书法院院长李啸在盱举办公益性工作室,著名画家、南大教授聂危谷在盱举办《丹青盱眙》师生画展。等等。
央视十套《探索与发现》播出四集纪录片《沧桑泗州城》,央视四套《国宝档案》宣传大云山。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新华日报、凤凰网、新华网等媒体也多次报道盱眙特色文化活动。
三是多措并举,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明显提升
文物保护利用成果丰硕。完成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共登录6300件。新公布县级文保单位5处,申报市级文保单位7处。将文物保护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在城北棚户区改造、特色小镇、光伏电站建设等项目过程中文保先行。第一山题刻完成保护规划编制。黄花塘军部纪念馆编制《管藏物品保管、保护修复方案》和《旧址修缮及环境整治方案》。大云山博物馆主体建筑封顶。县博物馆编制《库房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和《青铜器修复方案》,策划推出《钟鸣玉馔——古代贵族用品展》、《盱眙馆藏陶瓷器精品展》两个专题展,开展送展览进校园、进社区、进工厂活动。
非遗保护传承成效明显。新增朱元璋传奇、黄梅戏省级项目2个,申报盱眙面塑、盱眙根雕等市级项目27个,公布十三番锣鼓、盱眙花船等县级项目116个。黄梅剧团被授予省级非遗传承基地。非遗丛书一期四本出版发行,二期组稿完成。仇集钱杆舞在全省非遗打莲湘邀请赛中荣获三等奖,面塑、根雕、黄梅戏等项目参加全市非遗日活动展演,十三番锣鼓、盱眙花船等一批项目在元宵节、龙虾节展演。盱眙面塑传承人韩玉梅、盱眙根雕传承人桂学明获评盱眙十大工匠。
四是创新管理,行业效能明显提升
创新管理体制,在全省率先组建文体旅游综合执法大队。“扫黄打非”进基层,实现县乡村全覆盖,开展“清源”、“净网”行动,规范出版发行,净化网络环境。开展“护苗”、“绿书签2016”行动,重点整治学校周边文化环境。打击非法安装地面卫星接收设施,净化荧屏声频,做好春节、国庆、全国“两会”及G20峰会、互联网大会期间安全播出,全年安全播出无事故。查处各类案件41起,同比增长78.26%,居全省第一,案卷考核数超出标准13.3%,居全省前三。全国有影响、群众关注度高的“601”案件涉案人员受到法律制裁。
加强队伍建设,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学历专业人才11人,黄梅剧团首次招录一名黄梅戏本科生。参加省市培训100多人次,组织培训500多人次,所有在职人员都参加了继续教育培训。胡仁生、杨媛媛等4人获评副高职称,5人获评中级职称,12人获评初级职称,18名工勤人员晋升岗位。15人分别在不同的岗位上得到提拔或重用。
五是党建引领,中心工作业绩明显提升
切实落实“两个责任”。制定党建责任清单和季度工单。党委落实主体责任,认真贯彻《准则》、《条例》,切实担当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每月召开一次中心组学习会,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常态开展,“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旗帜鲜明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组织党员干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党风廉政教育、“三警一线”警示教育。纪委落实监督责任,元旦、春节、中秋等节点开展“三防”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使“四风”问题无所遁形。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
学深做实“两学一做”。建成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市级“两学一做”党性教育基地和实境课堂。创新举办“两学一做”书法展。组织观看话剧《纤夫》。组织党员手抄党章,学习党规和系列讲话,开展“做合格党员”、“做合格文化工作者”专题讨论,并撰写千字文。卞龙《做一个有担当的人》作为金牌党课在全县巡讲。
中心工作提质增效。先后引进诺环洁具、普锐斯尔等项目;宁盛新材料通过市对县重点工业项目考核验收;九龙广场被列入市对县服务业项目考核;尚宁铜业获批列统企业,列统企业数增达5个。六大核心经济指标和一般经济指标全面完成任务,在季度考核中连获先进。
此外,文明城市、信访稳定、平安法治、安全生产、秸秆禁烧、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妇女、工会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明显成绩。(通讯员  张慧 丁立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