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3|回复: 3

冬季进补六款药食同源的中药材

发表于 2017-1-25 12:16:3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编辑:3721健康网 来源:未知
  中国人最讲究冬季进补,还喜欢药食同源。整天泡在中央空调里,你的皮肤是不是干干的,觉得自己都抽巴了?没关系,以下的六款药食同源的中药材能帮我们冬天变得水当当,从内而外的滋润。
  紫苏
  叶能发表、散风寒,专治鼻塞咳嗽;梗能消除胸腹胀满,有安胎的作用。
  相传,华佗看到水獭吃了过多螃蟹后,吃一片紫色的草自救,从而悟到此草能解寒性食物的寒气,由此发现了紫苏暖胃、理气、助消化的功能。不过,紫苏味辛,会损耗体内阳气,因此身体虚弱、腹泻者不宜食用。
  紫苏鸡片
  制作:嫩鸡肉切片,加盐、少许糖拌匀,抓生粉,腌制半小时备用。锅内加油,将紫苏炒香后放入鸡片炒熟,酌加老抽少许调色即可。
  功效:鸡肉属于低脂高蛋白的“白肉”,与紫苏配合能消除疲劳、安神补脑。
  板蓝根
  中医范畴的“毒”指气候中的湿气、寒气、热气等“邪气”。板蓝根解毒,针对热气造成的邪毒,不过,对湿毒、寒毒带来的疾病就不管用了。而且脾胃虚寒的人也不宜吃,否则容易腹痛、腹泻。
  上汤板蓝根
  制作:板蓝根作为药食蔬菜在市场上已经能见到了。一般食用茎叶部分,在准备好的高汤中加入盐、鸡精调味,放入焯过的板蓝根即成。
  功效:稍有苦味,可以清热、润肠,适合经常患咽喉炎、牙龈炎的人。
  板栗
  栗子的蛋白质和脂肪较少,热量比其他坚果少一半以上。栗子含有的营养素比较全面,其中鲜板栗所含的维生素C比公认含维生素C丰富的西红柿还多,更是苹果的十多倍。中医认为栗子能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补血,它对人体的滋补功能,可与人参、黄芪、当归媲美。
  桂花栗子饼
  制作:将熟栗子碾成泥,和糯米粉一起加水揉成面团,红枣肉和核桃仁切碎放入面团搅拌均匀,把面团捏成小饼,单面撒上黑芝麻,下油锅煎熟,淋上糖桂花即可。
  功效:栗子和红枣、核桃都可以活血、补血,这道小零食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5 12:16:51 | 查看全部
人参
  自神农氏以来,人参就被列为药中上品、九大仙草之首。它的滋补、养身之功已为世人所熟知,但人参家族有多位成员,每一位对于补充身体元气都有独门秘诀。
  生晒参——炖服
  制法:将3克生晒参切片放入炖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隔水蒸炖20~30分钟,早饭前半小时服用,最易吸收。
  功效:生晒参大补元气,具有补益脾肺、养阴生津、宁神益智的作用,适合一般人进补。
  红参——参鸡汤
  制法:取母鸡(乌鸡最好)1只洗净,将红参10克放入鸡腹中,缝合肚口放砂锅中,加水及调味品,文火炖至肉熟汤浓,食鸡、饮汤、吃参。
  功效:怕冷、易感疲劳、内火不旺、产后体虚者适合服用红参。高血压患者、热性体质者不宜吃红参。
  西洋参——西洋参粥
  制法:西洋参3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加水适量,用砂锅煮成粥即可。
  功效:西洋参偏凉性,除了补气,还能补阴,适合热性体质者,但也不能补得过量,否则会腹泻。
  甘草
  在中药里,甘草药性和缓,能调和百药,所以,在许多处方中都由它“压轴”,被尊称“国老”。不仅是中药,甘草在食品业广有涉猎,它能增加啤酒的酒味及香味,提高黑啤酒的稠度和色泽,制作糖果、蜜饯、口香糖、软性饮料、甜酒、甚至香烟,都需要它来矫正味道。不过,体内湿气重而有水肿的人不宜服用甘草。
  甘草 鸭梨
  制法:鸭梨1个切片,甘草、竹叶各5克,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即可。
  功效:甘草的功能和阿司匹林相似,有退烧、镇痛的作用,这款汤可以缓解呼吸系统引起的咳嗽、疼痛,润肺化痰。
  熟地
  来源于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根,味甘微温质润,入肝肾二经,既可补血滋阴,又能补精益髓。对于女人来说,想要留住美丽,补血成了必修功课。熟地即是微温补血的上好补药。
  熟地老鸭煲
  制作:新鲜老鸭去毛、内脏、头颈及脚,洗净后沥干水。然后把冬虫草、熟地、红枣放入鸭腹腔内,置于炖锅里,加开水适量,将炖锅加盖,文火慢炖3小时。
  功效:滋肾补肺、润燥止咳。常用于肺肾阴虚,潮热干咳、咽干口渴、日久不愈者。
3721健康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5 12:16:57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30 14:12:11 | 查看全部
春节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