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对扶贫成效显著
众人拾柴火焰高。近两年,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积极倡导推动旅游企业参与旅游扶贫工作中来,其中,旅行社与农牧家乐结对扶贫、景区参与所在村镇扶贫,取得了重要成果。
据了解,为进一步鼓励更多旅行社参与扶贫工作,2016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印发了《关于旅行社与农牧家乐旅游点结对扶贫的指导意见》,鼓励旅行社开辟农牧家乐旅游专享线路;鼓励旅行社在常规线路中增加农牧家乐旅游点,开辟景区与农牧家乐旅游点融合线路,带动农牧家乐旅游点发展;推动旅行社与农牧家乐旅游点合作经营,提高农牧家乐经营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集约化程度;鼓励旅行社与农牧家乐旅游点进行专题合作等。
此前,希拉穆仁草原古列延草原旅游点有蒙古包60余顶,能容纳100人同时就餐。古列延草原旅游点负责人康海龙说,“以前我们规模小、服务意识较差,旅行社不愿意把游客放在我们这儿。2013年,内蒙古众信国际旅行社和我们结成帮扶对子,签订了协议,帮助我们扩建旅游点,培训工作人员,联系安排旅游专业毕业生来我们这里工作。现在,我们有300多顶蒙古包,能容纳1000余人同时就餐。”
游客多了,从事旅游业的牧民也富了。在古列延草原旅游点工作的牧民额尔德尼算了一笔账,“原来拉三匹马能挣一万块钱,现在拉一匹马能挣3万多块。每年还能拿到景区分红。”据了解,在哈拉乌素嘎查,像额尔德尼一样的贫困户50余户通过在古列延工作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在旅行社与农牧家乐旅游点开展富有成效的结对扶贫的同时,景区参与旅游扶贫的积极性也极高。
通湖草原旅游区位于内蒙古和宁夏交界处的腾格里沙漠腹地,是古代丝绸之路重要节点。2007年,该景区投资1.5亿元,完善了服务接待体系,景区经济效益逐年攀升。发展过程中,在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的协调下,乌兰哈达嘎查村以1.5万亩土地经营权折价入股,占公司增资扩股后注册资本比例的14.63%;景区将马匹骆驼、冲浪车、自驾车和沙滩摩托车的经营权交给村民运营。乌兰哈达嘎查村牧民段学军说:“乌兰哈达嘎查共有牧民208户,以前每户的年收入不超过3万元,现在牧民们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每年每户的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每年分红就比牧场收益翻了2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