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无用的岁月
我在杭州有过一段隐居数年的生活状态,看起来有点无所事事,游山玩水,其实这是一个实验。我们一直受现代主义的教育,特点就是观念在前、理念在前。我发现只是进行一些专业上语言性的变革是不够的,因为一切变革,一定是从你自己的真实性的生活方式改变开始的,所以我开始实验。
我家在西湖边的山里面,我每天爬山,到处转转看看书。虽然偶尔也会有点小焦虑,会觉得自己到底在做什么,犹豫不决地想自己应该走哪个方向,处于一个选择的状态之中,但是总体很美好。
这一阶段我称之为我的忘却阶段。我把学了7年建筑专业,所学到的不好的东西逐渐淡忘掉,同时希望忘记一些建筑的框架和技术性的东西,我看大量非专业书。
很重要的是,我生活在自然的环境当中,随时可以访问一下农村,真正建立起一种有差别的生活态度观。今天是全球化、资讯高速发达的时代,所谓真正的原创几乎没有可能,因此有区别、差别的建筑就变得特别重要。
我走进一个种茶的农民家里,墙就是普通的白墙,地面就是水泥,非常简陋,但是整个房子一尘不染,非常干净。这时候我体会到,生活的幸福就是这样简单。
我读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的自传,译者写自己去罗兰·巴特的故乡拜谒,巨大的陵园里,罗兰·巴特的墓只不过是一块小小的水泥板。据说,这是罗兰· 巴特生前的要求,他希望用最朴素的水泥板来做他的坟墓,使之可以溶解到自然当中去,这就是一个基本的态度。
我用普通的水泥在自然山水之中造一个房子,时间长了,上面生长起绿苔,很自然房子就融合在山水之中。这不是“传统”观念也不是“现代”观念,我用我的眼睛直接看到一个现象,我感动就这样做了,我不被我以前所学过的观念所左右。
那段无用的岁月,会使我时刻知道我想做什么,就是我以一种积极,但是欲望不是很强的状态在工作,这对我影响很大。所以我的工作室起名为业余工作室,到目前为止我也没有成立设计公司。我觉得业余状态的人是最可爱的,你是真正因为有兴趣才去做,而不是因为你是学这个专业所以在做。
没错,我说过我妻子是我的人生导师,她比我放松得多,通常她面对一个现象会有自觉反应,而我总是还停留在概念、思考的阶段,我看不见这些“现象”。她经常在这些方面教导我,比如我在想某个哲学问题,她会告诉我,你看旁边这个地方,小兰花多好,这时候我突然发现这里有几朵花,不然的话我走过去就看不见。
她对我影响很大,使得我逐渐养成一个习惯,当我在思考严肃问题的时候,我会旁逸斜出,去想一些看上去很自然的小问题,其实生活当中这种次要的问题才更会让人感动。
几乎每一个女性都有这种特质,女人对细节的关注是她很重要的优点。她们会关注没有意义的细节,而男人永远想做有意义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经常是非常危险的,那些事情对生活是有伤害的,而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人按照有意义的方式在做事。
文章来源:佳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