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有路径
根据《云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2016—2018年)行动计划》,云南建设旅游强省,目标是实现跨越,实质是转型升级,要按照“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和“做大、做强、做精、做优”的“三化四做”要求,推动旅游业加速发展。
2016年,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旅游重大项目由2015年的350个增加至2016年的513个,累计完成年度投资58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500亿元的目标任务,同比增长87.1%,有力地推动了旅游产品建设。
2016年,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2016年,法国、德国、瑞士、英国、意大利等国在昆明开设了签证中心,奥地利、比利时、克罗地亚、捷克、芬兰、希腊、西班牙、瑞典等国在昆明开设了联合签证中心;新增加了昆明—悉尼、昆明—青岛—旧金山等14条国际航线;企业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吸引国际知名酒店18家。
2016年,旅游带动效应进一步增强。迪庆州、丽江市等地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由森工产业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中,打造了“香格里拉”“三江并流”等世界知名品牌,实现了由“砍树经济”向“植树经济”的重大转变。
整治有新招
近年来,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秩序的事件屡屡发生。云南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陈豪一针见血地指出,“云南旅游发展正走在一个十字路口上,是时候做出选择了。”
2016年以来,云南旅游探索建立了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旅游行政执法+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和旅游工商分局的“1+3”新模式,依法治旅为云南旅游业健康发展带来新气息。
去年2月,云南省第一支旅游警察队伍——丽江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队正式挂牌成立,随后,全省多地有了旅游警察。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迪庆5个州市公安局成立旅游警察支队和腾冲、瑞丽两个县市公安局成立旅游警察大队。
与此同时,云南各级人民法院也纷纷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审判职能,提高纠纷处理效率,方便旅游者,为云南旅游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2016年以来,已在82个县(市、区)基层法院挂牌设立了46个旅游巡回法庭和77个旅游案件巡回审判点,实现了重点旅游景区、知名旅游景区全覆盖。
今年1月,云南省政府办公厅以第1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了《云南省深入开展旅游行业整治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工作方案》,加大整治工作力度,提出了八方面16项具体措施,以期用半年左右时间,彻底整治全省旅游市场乱象,实现旅游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改革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旅游行业监管,使云南旅游有望实现“数量与质量齐飞,知名度和美誉度一色。”
陈舜在1月25日召开的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说:“全省要抓住国家旅游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不合理低价游’整治的重大机遇,下大力整治出效果。要按照国家旅游局的整体部署,按照书记、省长的批示精神,坚决整治云南旅游市场秩序,保障云南旅游健康发展。”
中国旅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