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位于浙江乌镇西栅的昭明书院,曾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跟随太子少傅沈约读书的行宫,现代文学巨匠茅盾、艺术家木心都与这里有不解之缘。
说起昭明书院,大概是绕不开沈约这个人的。沈约出身于南朝望族世家,齐梁禅代之际,文不加点地为梁武帝连夜起草了即位诏书,深得武帝器重,曾官拜尚书令、太子少傅。不过,他留给后人最深的印象并非其显赫的官职,而是“沈腰潘鬓消磨”的诗人形象:他是诗歌新体“永明体”的开山祖师,为唐诗的繁荣打下了良好基础。
梁武帝对皇储的教育极为重视,希望太子萧统将来能成为博古通今、知书达礼的一代圣君,于是把调教太子的大任交给了沈约这位文坛巨星。
沈约是个大孝子,每年清明,他都雷打不动地回乌镇为父亲扫墓,盘桓守孝一个多月。武帝担心太子荒废学业,特许他跟随老师一起回乡读书,并为此在乌镇建了一座书馆。
由此,昭明太子成了乌镇史上最尊贵的客人。他天性聪颖,又刻苦好学,主持编纂的中国第一本诗歌散文选集《文选》,成为百代以下读书人案头的权威文学读本。可惜的是,他未及登上皇位,便英年早逝了。
明代万历年间,乌镇同知全廷训出于对昭明太子才学的敬仰,在书馆旧址前建起一座花岗岩门楼式石坊,匾额题刻“六朝遗胜”,下方龙凤板上书“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牌坊阴面刻“文星巨镇”。这里走出了64位进士、167位举人,还有现代文学巨匠茅盾,并成为“茅盾文学奖”的永久颁奖地。
现在的昭明书院为半回廊二层硬山式建筑群。到底是太子行宫,格局气派,开阔不凡,前庭古木参天,浓荫匝地,庭院正中还有一方四眼水池,后院亦不失清雅,拂风阁更是品茗、读书、治学的好去处。
“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门楼石坊下,仿佛能看见沈约为太子诵经讲学;四眼水池中,映出的是昭明太子捧卷苦读的身影;拂风阁内,师徒二人烹茶弹琴,好不快意。
昭明书院现已改成免费开放的乌镇图书馆。这是中国古镇最具规模的图书馆之一,匾额高悬“太学”两字,令人顿生怀古幽情。图书馆藏有万卷图书,一楼有以乌镇当代艺术大师木心先生命名的阅览室和高配置的电子阅读室,另有一间房珍藏着乌镇大文豪茅盾的作品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这里游客不多,非常幽静,倘若时间充裕,捧一卷好书,躺在太师椅上,惬意地泡上大半天,倒是不错的体验。图书馆旁有一家书店,出售的大多是茅盾、木心所著的文化类书籍,回廊水墨方砖上搁着毛笔宣纸,可以习练书画。沉醉在书院娴静安逸的文化氛围中,谁说旅行非要在路上呢?
或许是为了沾些文气,很多本地或外来的学生写下了“逢考必过”等心愿条贴在书院,附近百姓也常携子女前来走走,追怀仰慕一下先贤,顺带教育孩子立志好好读书,成就栋梁之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