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冠山位于山西阳泉市平定县西南,乃古代平定州文脉之所系。古人曾在此兴建过多处书院,至今仍保留着崇古冠山书院、高岭书院等诸多遗迹。
秋日清晨,冠山上大雾弥漫,山林里的枯枝败叶好似一层松软的毯子,走上去沙沙作响。在密林中寻找书院遗迹和石刻墨宝,常有意外之喜。
古人在冠山上兴建过几处书院,现在只有崇古冠山书院大体保存下来。该书院为嘉庆十一年(1806年)平定人孙裕集资重建,正窑内有孙裕亲书《书院留赠石碣》。
这是座二进院落。院内正面月台上有西窑五眼,单檐硬山顶,居中者为“崇古洞”。冠山文脉在这里生根发芽,逐渐成为参天大树。平定州历代名人里,元代的吕思诚、明代的乔宇、清代的两广总督窦宾、近代才女石评梅等都曾在冠山读书,傅山、张佩芳、张穆也曾来书院游历讲学。据不完全统计,元代以来,平定州科举中进士131人、举人680人、各类贡生785人,冠山堪称平定州地方文化地标。
出崇古冠山书院,继续上石阶,遇到一座牌坊,额书“登瀛”,内书“云山一览”。大雾中登山,朦胧山林别有一番魅力,“云山一览”四字,真是太应景了。山中无人,沿台阶再向上,看到一座上下二层的砖石楼阁,下为吕祖洞,上为文昌阁。文昌阁石柱上,有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郡人李培荣的题联:“四面云山环斗极,满城烟树焕文章。”在这里远眺山河,近观丛林,读书静思,想必不错。
由文昌阁上行不远,是明嘉靖年间十分红火的高岭书院的遗址。如今,这里只留下了夫子洞和字纸洞。
夫子洞成于嘉靖五年(1526年),坐北朝南,洞前石坊上刻有对联:“于此寻孔颜乐处,超然得山水真机。”这是在一块巨石上开凿的洞窟,东西配“圣迹”二洞,乔宇篆额。洞内居中是孔子雕像,左右是弟子颜回和曾参。造像保存尚好,面相饱满,衣饰线条流畅,十分精美。
字纸洞即“敬惜字纸洞”。在纸张稀缺的古代,人们将纸张视为圣人的馈赠,用过的字纸必须焚化。当然,在这山林之中,废纸集中焚毁也有环保和防火的用意。
在冠山林地里,还有大小十几处摩崖石刻,如“英雄进步”“云根”“仰止圣真”“心目豁然”等,均为历代文人墨客访问书院后留下的墨宝,其中不乏书法精品。
中国旅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