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9|回复: 1

金代铜镜具有粗犷细腻的物质

发表于 2017-1-30 12:27: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据考古可知,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铜镜,出土于齐家文化时期的墓葬中,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铜镜有着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个性特征,它的铸造工艺、形制变化、镜背花纹、铭文的产生与流行,都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

  金代是崛起于我国东北地区女真人建立的政权,金代统一中国北方后,随着政治、经济的强盛,随之出现了文化的繁荣。金代统治者把大批中原汉人工匠迁往北方,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金代铜镜在北国异军突起,不仅继承了战国及汉唐五代遗风,同时也影响着元明清三代。

  金代铜镜受到汉族铸镜的影响,在铜镜的铸造工艺上独树一帜,既吸取了中原地区汉族铸镜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游牧民族特有的豪放粗犷的气质。同样题材的铸镜,正是因为金代的民族特色,使其呈现出不同于汉地铸镜的风情来,虽然不如汉地铸镜那般精美细致,显得颇有些粗糙狂放,但正是这份粗糙狂放却散发着原始的、野生的、跳动的生命气息,让人看了常常忽略它的粗糙,而深深地被它的生命气息所吸引。

  金代时期人物故事镜的题材内容最丰富,人物故事镜也最为流行,大多采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的传说典故及喜闻乐见的图案,在我国青铜工艺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金代双鱼镜(图1):直径20.5厘米。圆形、圆钮。双鱼体大宽肥,几乎塞满了镜背内区。鲤鱼刻画极清晰逼真。钮周围波涛起伏,近缘处水波回旋形成一圈带波纹。宽素缘。该双鲤造型准确,精细写实,栩栩如生,动感强烈,呼之欲出,纹饰粗犷豪放、不求精细,给人以极重的形象感受。

  金代双龙镜(图2):直径17厘米。八瓣菱花形,圆钮。两条龙首尾相接,但弯曲的姿势不同,一龙弯曲起伏,另一龙呈C字形曲转。两龙头部结构简单,但有龙角,两前肢粗短作爬行状,两后肢一伸一微露出,前肢肘部伸出飘带似的肘毛,双龙与菱边空白处各配置一组云纹,山东滕州金承安四年墓出土,为此镜流传时间提供重要资料。此镜纹饰清晰,整体浮雕感强,显出龙强劲的力度美和动感美。

  金代柳毅传书镜(图3):直径16.6厘米,圆形,圆钮,宽素缘。镜左缘处沿着镜边向上方伸出一株大树,枝冠延至右上方,枝叶繁茂,有果实。树下一男一女作对话状,女子高髻长衫,回首作语,男子戴幞头,长袍玉带,躬身拱手。五只羊散居画面,或食草,或奔跑。不远处一童子牵马而立。镜钮下一长线纹隔开水陆,下半部水流湍急,两条大鱼游戏其中。此镜纹饰内容反映的应是“柳毅传书”故事内容中“泾水托书”的情景。此镜水纹占据了一半的部分,双鱼嬉戏也增添了装饰意味和爱情寓意。

  铜镜所能容纳的艺术空间相当有限,要在直径不过数寸的平面上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时代气息反映出来确非易事。但金代工匠是以其无穷的创造力,一步步将制镜技艺推向古代艺术的高峰,所选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及承载的人文内涵,无不成为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山东枣庄 家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 07:41:25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
春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