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盏盏小巧的红灯笼、一幅幅带着墨香的春联、福字……这两天,市文化馆视觉艺术部张庆中的办公桌上,堆着不少充满年味的物件。 |
为了准备这些东西,张庆中从元旦起就开始忙活了。“别小瞧这些,都是拍照的重要道具。”他强调。 |
张庆中,一个在海宁摄影圈中颇有名气的人。说名头,他是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市文化馆党支部委员、工会主席;谈实力,他从事摄影工作已有36年了。 |
拍什么照片,值得他这样煞费苦心?事实却是,拍这些照片得不了奖,出不了名,是在春节期间下乡给村民拍全家福。张庆中总说,一张好照片不仅要找好角度,要有过硬的摄影技术,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情感! |
他拍的就是这样的照片,用镜头见证一个个家庭最幸福的团聚。从2012年到去年春节,张庆中带领摄影志愿者走了40多个村,拍了2500多张全家福。今年正月初四,他和伙伴们又将背上摄影包,继续记录一个个家庭相聚的喜悦。 |
要想不缺人 全家福只能春节拍 |
听说张庆中年初四要去拍全家福,亲朋好友就劝他:“什么时候拍不是拍?除夕前找个时间拍拍么好了,过年还是留点时间给家人吧。” |
 “这可不行,‘提前’拍的全家福很‘假’!”张庆中的一句话,就把“好言相劝”回绝了。 |
其实,他也并非没有想过这些建议。2012年,市摄影家协会和市文化馆共同发起这项活动,张庆中作为拍全家福的主要负责人,把拍摄分为两个阶段:元旦和春节。“这样摄影志愿者们春节时的‘任务’就能轻一点。”那年元旦,当张庆中和摄影志愿者们兴致勃勃赶往约定好的村,结果站在他们面前的只有零星几个老人,让他们傻了眼。显然这些老人的家人都没到齐。“孩子在外工作,要过年才回家。”一位老奶奶说。 |
缺了家人的全家福就不能称之为全家福。最后,他们在春节期间再次下乡,花了整整两天,才把全家福全都拍好。 |
后来,张庆中总结经验,把这项名为“幸福全家福”的拍摄活动固定在了大年初四,分两个拍摄小组前往相应村(社区)分别进行。 |
转眼间,2017年的春节将至,张庆中又忙起了拍摄前期准备工作。 |
每一张全家福都是现场打印的,打印机、电脑、照片塑封机……每一件设备都要仔细检查。这次,张庆中还采购了300个中国结,作为礼物和全家福一起送给每户拍摄家庭。“活虽是义务干的,却不能马虎干。”他再三强调。 |
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团聚的故事 |
每次拍摄,张庆中都是拍照主力,几乎没有闲暇和村民话家常。5年中,他拍了2500多张全家福,却不知道这些家庭的成员姓啥名啥,也不知道这些家庭有着怎样的故事。 |
可他总说,能从照片中的一张张笑脸中感受到幸福和温馨,这就是最美的家庭故事。 |
2014年的春节,他们来到盐官镇桃园村,160多户家庭兴冲冲地赶到村文化广场来拍照。村里特地借来唐装,给70岁以上的老人打扮了一番,老老少少站在一起,其乐融融。 |
当他们拿着打印出来的照片,连连道谢。张庆中发现,大约有80%的家庭从来没有拍过全家福,“这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一份珍贵的新年礼物。” |
让张庆中印象深刻的是,去年年初四去黄湾镇(尖山新区)黄山村,他拍了一幅“五代同堂”,老老少少加在一起有50人。 |
记者联系村里,才知道,原来那天正逢黄山村村民包老太百岁大寿。包老太的孙女施海英回忆,去年正月初一,家里正商量如何给奶奶摆百岁寿宴,村干部来家里告诉他们,年初四有拍全家福的活动。家里便紧急动员,让大家务必腾出时间,一起和奶奶拍全家福。 |
张庆中在电脑里找到了这张照片:穿着红色唐装的包老太红光满面,她的子孙们围在她身边。“那天,奶奶特别开心,大家也很高兴,我们家从没有拍过如此齐全的全家福!”施海英笑着说。 |
自己家今年的全家福又拍不成了 |
都说拍照的人吃亏,没人给摄影师拍照。年年给别人家拍全家福的张庆中也“吃亏”,他家的全家福没人来拍。 |
他们家的全家福已是五六年前拍摄的。那年大年三十,张庆中一家前往海昌路旁的卢旺大酒店吃年夜饭,意外地收获了酒店免费拍摄赠送的全家福。“这张全家福上,14个家庭成员全都笑得乐呵呵的。”张庆中感叹道,如今那家酒店早已关门易主了。 |
今年,张庆中特别希望自己家也能再拍一张全家福,因为他们家添丁了。他的小外孙双满月了,他侄子家也生了小宝宝。 |
“可惜,这张全家福也许很难如愿。”张庆中说,一是自己春节太忙了,要给别人家拍全家福,家庭活动总缺席。有一年春节,湖州的叔叔好不容易来做客,却没有见到他。对此,家人抱怨颇多;二来是今年有家庭成员不回家,这也让家人多了一份思念。 |
“所以说,能一家人拍张全家福,得有多珍贵啊。”他和摄影志愿者的付出更有意义,因为能给很多家庭带去欢乐。 |
盐官镇城北村、黄湾镇(尖山新区)钱江村、海洲街道双凤村、海昌街道胜利社区,这两天,张庆中又在笔记本上记下了今年春节“幸福全家福”的拍摄路径。 |
来源;浙江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