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7|回复: 0

“诗国先锋”跃出洞庭—— 汉寿诗乡建设30周年走笔

发表于 2017-2-5 13:20: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古索逢盛世,龙阳涌诗潮。2016年12月28日,汉寿县诗乡建设30周年纪念大会召开。
30年半甲子,汉寿县诗词事业历经各届诗词组织和广大诗词爱好者的努力,取得了不菲成绩。全县共有诗词小组54个,分会3个,县级诗词学会会员1300余名,其中,市级会员60多人,省级会员40多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22人。
2002年4月,在杭州举行的中华诗词学会首届全国“诗词之乡”命名暨诗教先进单位经验交流大会上,汉寿被授予中华“诗词之乡”的称号,全国首批获此殊荣的仅5家,湖南仅此一家。2003年9月,中华诗词学会又为汉寿授予“诗国先锋”牌匾。 
 底蕴深厚的地方诗史
汉寿古称索县,诗人辈出,佳作如潮。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泽畔行吟于斯,据专家考证,他的《离骚》《九歌》《九章》等均产生在洞庭湖畔、沅澧之滨。诗仙李白游览赤沙,夜饮放歌,他的踪迹被后人刻在了湖泊的名字上,此后,赤沙湖就成了太白湖。杜甫弄舟,写出沧水神韵。刘禹锡春望,留下汉寿名诗。
汉寿本土亦然诗风颇盛。宋代丁易东撰《梅花诗》;明代许周著《西游集》;史赞舜著《夔府经营集》等三部;周尚漠的《余园草》;曾之忠的《浮湘吟》和《宫词百咏》;陈一揆撰有《沧浪集》《西津瓢余诗集》;王为诚撰有《洞庭诗集》等。尤其是晚清以来,易顺鼎留诗词万首,易君左创诗词月刊,易氏作家群,绵延五代。
以屈原为代表的沧浪文化,一脉相承。特别是近年来,诗祖屈原故里汉寿说在学术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这都足以证明,汉寿有着深厚的诗词文化底蕴。
汗水浇铸的闪光“金匾”
“汉寿诗乡建设,不能忘记那些为诗乡建设作出过突出贡献的诗教志士。”县诗词学会会长肖才发在3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道。  
1986年5月,身为常德武陵诗社社员和理事的高晓岚、邱中一两位老先生,率先在汉寿建立起第一个诗词小组,用钢板刻写小组成员诗词作品,编辑《夕阳红吟草》第一期,点燃了汉寿诗乡建设的星星之火。
后经刘行素、刘金泉等先生的加盟,于1989年正式建立汉寿县老年书画诗词研究会。
1999年,侯文汉先生受命于艰难之际,担起汉寿县老年书画诗词研究会的责任。侯老先生以其惊人的胆识,提出在全县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的设想。为了丰富诗词之乡的内涵,侯老先生带头创作诗词,先后出版《神州行吟》《如梦》《泽畔行吟》等诗词专集和《诗词写作》等诗词工具书,免费赠送给学校师生和广大诗词爱好者;他不辞劳苦,往返穿梭于北京、上海、西安、广州、深圳等地,邀请全国诗词名家和诗界领导来汉寿讲学;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他反复劝导自己的孩子每年拿出数十万元作为创建工作的办公费、交通费、培训费等。
仁人志士默默无闻的付出,让汉寿当之无愧地捧回了“诗词之乡”“诗国先锋”等金灿灿的牌匾。
诗教创新的累累硕果
创新诗教,还诗于民,这是汉寿县诗词学会30年来始终遵从的办会宗旨。
在这里,县乡两级相继成立了诗教工作领导小组,全县建立三级培训网络,定期举办诗词讲座,培训各乡镇、县直部门各单位骨干。近10年来,全县热忱邀请来市级以上专家领导讲学、指导工作达30余次,其中国家级专家及有关领导讲学达8次之多,特别是梁东、林从龙、周笃文、赵焱森等国家级专家和诗界领导与汉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县、乡两级的培训网络,采取巡回和定点的形式。学会原副会长曾梦耕经常骑摩托深入基层、讲学辅导。侯文汉老先生为军刘村讲课,硬是把一群普通农民培养成诗词创作者,出版了《新苗》诗刊多期,使该村成为全市第一个“诗词之村”。诗教试点,以点带面,一个由小学到高中、由乡村到城镇的诗教格局形成。如今,陈军堤小学、毛家滩回维乡、汉寿二中、汉寿三中、沧港镇军刘村等已成为全国或省级先进单位。
在全县机关、学校、社区,一道道诗碑、诗墙竖起,一个个诗词文化展室建起。如今,全县共建诗墙80多处,总长度6000余米,镌刻诗词5000余首。
除县诗词学会自身创办“两刊一网一报一讯”,即《汉寿诗词》《沧浪诗品》、汉寿诗词网、《汉寿诗教报》、汉寿诗教简讯外,不少诗词小组创办起《龙潭园地》《家园诗刊》《太白风》等多种诗刊,成为弘扬诗词文化的广阔平台。
县诗词学会诗词“八进”活动,进学校、进机关、进街道、进农村、进企业、进景区、进网络、进家庭,涌现出“善德之家”“弘志之家”“仁寿之家”“诗乡建设30周年功臣”“诗乡建设30周年突出贡献者等荣誉先进典型。
“古索两千载,诗乡三十年。吟风追屈子,正气满新天。”壮哉,中华诗乡!壮哉,诗国先锋!我们相信,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汉寿诗乡建设工作将推向新的高峰!
来源:常德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