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为了给刚刚敲开创业之门的青年引路,莆田市成立100多人的创业导师队伍,从经营管理、政策咨询、资本融资三方面为创业青年提供服务。导师们不仅为创业青年解疑释惑、传授经验,还发现很多双方合作的机会,在创业之路上携手前行——
1 导师指点 少走弯路
董事长、总经理、CEO、副总裁……一个平常的周六下午,在莆田市荔城区创研智造众创空间里,顶着这些不同头衔的成功人士放下身段,变成另外一个共同的身份——创业导师。在这里,20多位创业青年正希望导师们帮助他们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
“我在山里成立了一家农业合作社,专门为城市提供原生态的牛肉、羊肉、鸡鸭、蔬菜等农副产品,主要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商城销售,每个月营业额接近20万元。目前团队5人,合作农户十几家,还有不少农户要加入合作社,可现在遇到瓶颈。”面对导师,创业青年蔡建贤迫不及待地讲述了自己的困惑。
坐在他对面的,是图途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副总裁林章锋,他和队友将企业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户外旅游用品渠道商。“我的建议是,先建立消费者数据库,分析每一种产品的消费人群,针对人群特点制定精准的营销方案。如邀请大客户来农场参观体验,为他们提供‘爸爸去哪儿’一样的亲子游,形成口碑效应……”听了导师的分析,蔡建贤频频点头,其他从事食品行业的创业青年也围过来侧耳倾听。“我们都是带着问题来‘问诊’的,导师的话是‘对症下药’,我们收获很大!”蔡建贤感激地说。
吴建伟经营的“吴记”罐罐面面临增加店面的难题,从事食品行业多年的莆田市诚味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德雄为他开出了“实现产品标准化进而复制、推广”的方子;吴智深遇到的残疾人创业项目——爱心网超市推广难问题,作为创业导师的莆田市政府办科长黄国兴建议他“正视差距、差异化经营”,还表示将实地考察残疾人创业项目、帮助对接资源……莆田团市委副书记陈锋介绍说,除了创业“门诊”,青创会还通过组织导师进校园、进社区等方式,持续搭建起创业青年和导师“一对一”沟通的桥梁,让创业青年少走弯路。
2 “头脑风暴” 双方受益
莆田创业导师队伍成立于去年7月,不仅有成功的企业家,还有银行行长、律师事务所主任、大学教授、政府部门业务骨干等,分为经营管理、政策咨询、资金融资三个服务团,多达120多人。不过,这些导师平时自身业务繁忙,很难有时间接待创业青年的零星来访,但创业青年又迫切需要他们的经验分享和政策解读,如何破解这一矛盾?
“我们的做法是每月走进企业举办创业论坛,通过参观企业+经验分享+创业论坛,建立导师和青年定期交流机制。”陈锋说,从去年7月至今,莆田团市委以青创会为平台,已组织青年连续走进三棵树涂料、英博雪津啤酒、华昌珠宝等13家企业,参加活动的创业青年达1000多人次。
在交流中,企业主要负责人在论坛上现身说法,把经验向创业青年们倾囊相授。每次论坛都有五六位创业导师参与,为创业青年答疑解惑、指点迷津。
站在讲台上的导师们,也在创业论坛的“头脑风暴”中受益不少。莆田市鞋业协会会长、双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文彪从1991年开始创业,至今已25年。目前,双驰公司正利用闲置办公场所围绕制鞋产业链打造众创空间。陈文彪说,双驰的主业制鞋行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非常需要年轻创业者的创意、活力和思想,所以十分愿意花时间与创业青年交流。
创业导师、闽中互联网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志鹏也持同样的观点。闽中公司第三代旧厂房已被改建为互联网产业园,目标是服务全市传统产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升级,因此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而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的青年创业者显得十分珍贵。
3 密切合作 同台创业
导师从事农产品电商行业,创业青年恰好是一位新农人;导师经营红木家具企业,创业青年做的刚好是佛珠电商销售;导师担任知名企业的高管,创业青年一直想拿下大客户的广告设计订单……这些业务“碰撞”的机会,蕴含着导师和创业青年合作的潜力。
莆田市壕鲜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戎,刚刚在共青团福建省委、福建日报社等单位联合评选的第六届“福建青年创业奖”中被评为“十大杰出青年导师”。在他承办的莆田惠农电商中心里,展示着好心田大洋鲜米、薏米大师茶等新颖的农产品。“这些都是返乡创业青年自己打造的品牌。”陈戎说,壕鲜生搭建了“千县优品”微商城,需要各地的优质农副产品,而创业青年的农产品品牌也需要平台推广,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我幸运地找到了与导师合作的机会。”以广告企划设计为创业项目的一会文化传播公司创意总监陈贤铭说,公司原来和闽中公司的合作订单仅限于食品类别。通过创业论坛与来自闽中、三棵树等名企的导师对接后,让他对这些企业的理念、文化等有了深入了解,所以更好地拿出了让对方满意的广告设计方案,现在不仅和闽中公司的合作范围大大扩展,还签下了与三棵树涂料的长期合作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