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张玉香
“喂,你给咱拿镜子打一下光,我下去淘井。”
“别,让儿子回来淘吧,小心再上不来。”
一大早,父亲去邻居家担水回来,把水桶放在院里和母亲招呼一声,便拿着工具去开井房的门。等腿脚不利索的母亲从屋里追出去,80多岁的父亲已经踩着井壁石头往下走。
老家院子里有口近50年的水井,井深几米,井壁全用石头砌成,一块大青石凿出一个圆孔稳稳置于上面作为井口。因村庄位于山脚下,井水想必属于山泉水,水质清冽甘甜。
水井是父亲一锹一锹挖出来的。原先村里只有两口水井,且都在村中间。我家住在村北头,每天担水也成为一个力气活儿,父亲当时就动了在自家院里挖井的念头。“不是随便一个地方就能打出水来。”“挖不出水的,那是挖得浅。”父亲一锹挖下去,引来村里许多老辈人的质疑,他却丝毫不为所动,闷声甩下一句话,仍一锹锹挖下去。铁锨碰到的地面越来越硬,父亲不停更换手头的工具,一会儿踩锨挖土,一会儿挥舞铁镐,甚至用上撬棍撬石块,用凿子凿井臂。终于,地面上一个小圆圈逐渐变为浅坑、深坑,到最后,一刻不停守在旁边的姐姐需要用绳子才能把深坑里的泥土吊到地面上。
十几天过后,水井终于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最后一铁镐下去,清冽的水喷涌而出,堵都堵不住。看到水位越来越高,凭一己之力难以干好砌井壁的活儿,父亲急忙湿淋淋地爬上井口,到大队求助。队干部听说井里真打出水来,也喜出望外,喊上壮劳力便去山里拉石头。由于井水太旺,队里调来抽水机,一边往外抽水,一边找人砌井壁。父亲还专门花高价请一位石匠凿了井口。
水井出水之后,成为村北农户的主要水源。每天天刚亮,院子里就传来吱扭吱扭的扁担声,偶尔担水的乡邻遇到父亲,还热情地打着招呼。宁静的清晨,乡邻轻快的扁担声如一波波微风中的麦浪,把农家的孩子缓缓拉离甜甜的梦乡,在四季的晨光中舒展筋骨,拨动一天的第一个旋律。
有了水井,父亲开始侍弄起园子,在靠近水井的一侧种了一大片韭菜,还刻意讨来一棵苹果树种上。虽然苹果树最终长大不结果成了摆设,韭菜却一茬接一茬,送到妈妈和邻里灶台上。
水井中经常有水桶掉入,每到此时,父亲便让母亲和女儿拿两面镜子把阳光打到井底,他借助折射的阳光找准水桶的位置,再用特制的长杆探到井底捞上来。清楚记得,镜光打到水下时,清澈的井水一望到底,井底的小石头、掉下去的小木棍都安静地躺在下面,还有一些看起来奇形怪状的东西,如可望不可即的神秘城堡,勾起人揭开谜底的欲望,不尽的想象在心底甜蜜流淌。
近几年,因为干旱的缘故,水井水位逐渐变低。去年年初几近没水时,父亲没和儿女打招呼便下去掏井。但当淘泥出水踩着石头往上走时,到底年岁大了,到井口竟然没了力气,怎么也爬不上井口。年过半百的姐姐吓得脸色煞白,上来后就给父亲下了禁令,不让再次下井。
前不久,井水再次断水。这不,早上父亲去邻居家担水,看到他家井口上有牛粪,竟然挑着空桶转身回家,执拗地下到了井下。
“给我用水桶吊个钻下来。”父亲到井下淘了几桶淤泥之后,不时让守在井口的母亲给吊送一些工具,苍老的喊声在井底嗡嗡作响。
“出水了。”在井底鼓捣了两个多小时,在母亲担心的目光下,父亲终于顺利爬出井口,还没在地上坐稳,便告诉了老伴一个好消息。
“给儿子打个电话不就完了嘛,非得自己淘,还当自己是小伙子呢。”“我能弄得了,干啥总指着孩子们。”在母亲的嗔怪声中,父亲回头往水井深处看了看,欣慰地用满是淤泥的手蹭了一下发痒的鼻子。
溅到父亲脸上的泥点,伴着他的笑容,弯出一个漂亮的弧度,在阳光下闪现别样的光泽。 |